養銹曆,顧名思義,是涵養 鏽蝕 、記載時日之物。精心打造的木盒承接著12個鐵塊,利用各種不同的液體或澆灌或浸泡,則時間將降臨於此,以獨一無二的 鏽蝕 色澤,鏤刻下歲月之流的點點滴滴。
鏽蝕對一般人而言是老舊、破損,通常都是必除之而後快;然而喜歡古物的養銹曆團隊──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陳愉安、鄭伊辰、蘇海晴三人,卻反其道而行,將「除鏽」翻轉為「養鏽」,要以各式各樣的鏽色為每個月染上詩意的註記。
無一處不琢磨的養銹曆
養銹曆採用全實木榫接設計的兩層禮盒附上蓋,第一層裝裹12片真空包裝的鐵片,如畫框般的典雅設計,讓使用者結束養鏽歷程後,可以選擇立於桌面或懸掛欣賞;第二層則是設計團隊精心準備的養鏽工具,包含載有操作步驟的索引書冊;用以放置與澆灌鐵片的陶壺陶碗;以及色調、材質都符合作品特性,可隨喜好擦拭鏽蝕的布料,從外裝的木盒到內部的工具皆透露著簡潔優雅的日式美感。
除此之外,養銹曆的名稱、索引小冊等文字使用上,也充滿了團隊精心安排的整體感。「銹」與「鏽」字,音義完全相同,但選用前者更加具有嫻雅的美感;索引小冊裡使用「沏」與「沃」表達「浸泡」和「澆灌」,如此微小處也不曾或忘,顯示團隊十足的細膩與用心。
沏沃養鏽,輕拭洗滌,蝕刻個人化歲月痕跡
使用養銹曆的過程不難,並且可隨個人喜好調整鏽蝕的多寡模樣。首先要挑選生活中的任一種溶液,可以是每日必喝的紅茶、咖啡,也可以是廚房常見的白醋或米酒。而後將真空包裝的鐵片拆封,以「沏」或「沃」的方式,逐日耐心養鏽。養鏽的時長亦不固定,當鐵片鏽蝕出的模樣已令人心滿意足,便可以輕輕擦拭或洗滌,留下這絕無僅有的鏽痕,填滿一個月份的斑斕模樣。
在製作過程中,團隊嘗試了十五種溶液,列於索引小冊以及IG之中,隨著溶液種類、經歷日數不同,銹蝕出的模樣也各異其趣。陳愉安喜歡啤酒與醬油鏽痕如抽象畫奔放;蘇海晴喜歡烏醋的浸泡鐵鏽霧面寧靜;鄭伊辰喜歡的則是米酒與生水:「雖然這兩個溶液很平凡,而且澄淨透明,但用它們養出來的鏽比較劇烈,會變成粉狀的橘色紋路,頗有層次感。」養銹曆鏤刻了每個人親自涵養的時光,也記錄了曼妙多變的自然意趣。
鏽蝕似有生命,缺陷仍具獨特之美
非常特別的是,養鏽的過程竟似栽培植物。陳愉安說,每日為鐵片澆水就如照料一般花樹;浸泡鐵片又似培育水栽植物。「理性說來,鐵鏽的生成不可能有生命,但實行養鏽的每一天都看著它在變化,所以感性而言,鏽蝕就如植物一般,是有生命感的。」養銹曆團隊想要表達事物總有各種面向,即便是看似無用的鐵鏽,也有其獨特的魅力。「就像日本的侘寂美學提到:『為缺陷賦予獨有的意義,才能夠達到心靈的豁然開朗』,以及『缺陷散發的魅力是來自歲月留下的痕跡和我們對它的重視。』鐵鏽就是一種缺陷,也可以說是把時間形象化的概念,它正如侘寂美學所說,有著不完美的美。」
鐵片牆記載鐵鏽,養銹曆刻畫美麗與陳舊
由於最初計畫以平面日曆形式輸出,所以養銹曆團隊準備了許多鐵片,循序漸進地累積許多不同天數的養鏽成果,排列聚集為一面鐵片牆。這面牆可以見到團隊投入的心血,也可以想見她們曾遭遇的困難。蘇海晴解釋:「鐵片都是請工廠幫忙磨掉黑鐵表層,露出生鐵,而有些薄鐵片因為加鎳延展,變得難以生鏽。我們選用非常多不同大小和厚度的鐵片,慢慢嘗試出我們需要的尺寸。」
原本團隊希望在新一代設計展以鐵片牆展示真實的養鏽成果,讓大家實地欣賞這別具意義的缺陷之美,可惜展覽因疫情取消,鐵鏽之美目前仍僅可於線上呈現。然則即便僅翻覽圖像,也能感受到養銹曆的雋永雅緻。歲月帶來腐朽、破落、凋敝,但換個角度思考,舊物仍有其獨特韻味。精心設計的養銹曆,無疑是時間與舊物之美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