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設計展

青春限動 | 原生種瓶花、果凍惡地與機械水母 ─ 2022 台灣設計展 特別報導

the-youth-2022-cover
青春限動
兩個八月、和風起造、浪速設計 於 2022 台灣設計展「 青春限動 」展區,設計各種藝術裝置來描述時間。

台灣設計展 今年秋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變身「 設計中島 」,共推出十大展覽,紛陳設計與城市文化的多重可能。位於棧 6 倉庫的「 青春限動 」(YOUTH STORY),從年輕世代以「限時動態」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切入,在人手一機、設計動能飛速的當下,匯集跨域 27 組創意代表,各自詮釋青春的濾鏡,世界的未來。

其中「 以青春之名 」展區,分別由 兩個八月 、 和風起造 、 浪速設計 ,帶來高雄原生種瓶花、果凍泥岩惡地與機械水母等讓人印象深刻的藝術裝置作品。有關生命,也有關青春,我們特別採訪了諸位設計師,來看他們如何展現獨到的思索與觀察。

如生如死的水母,即滅即生的青春──浪速設計《機械生命鍊金術》

青春限動
充滿賽博格科幻感的機械永生水母。
(攝影/Richard @瘋設計)

展場中,比人還高的大型玻璃鏡箱內,有一隻機械水母,緩緩游擺出賽博格科幻感,宛若神祇。

這是來自 浪速設計 的裝置作品《機械生命鍊金術》。設計師黃否說明:「水母這種生物很特別,既是生,也是死。」當牠結束一段生命周期,下沉海底而腐爛,細胞將重新凝聚成最初的核心「水螅體」,於化身的循環中,再度長成全新的水母個體。

水母的青春與生命,彷彿因此不朽。這令他聯想起形上學有趣的悖論「忒修斯之船」──如果一艘船在維修的過程中,逐漸替換原本所有的材料,那麼這艘船依然是原本的那艘船嗎?

青春限動
浪速設計(NamiXII Design Work)展品《機械生命鍊金術》,主體是馬達驅動的機械水母,頂部的燈模擬海洋光景。(攝影/Richard @瘋設計)

水母之存在,既可以化身微觀,也如海水般宏觀。設計師分享水母的另一個特點:水母體含水量高達 98%,是地球上少數自身成分與所在環境會有九成雷同的生物。他由此延伸,人與宇宙關係的抽象思索,認為人類看水母:「如同我們看待生命,與生命看待我們。

當我們望向水母,望見獨立存在的個體;而在水母的感知中,會否將人類視為其生命宇宙的一部分呢?

人們觀看水母,在水母的視角而言,會否將人類視為其生命的一部分呢?(攝影/Richard @瘋設計)

在煉金術、賽伯龐克、仿生獸等概念之間,運用貌似冰冷的金屬機械元素,探討生命與永恆。 浪速設計 是 2014 年成立於高雄的一人工作室,擅長以金屬為主設計傢俱、燈具,與部分的重機改造。

黃否說,他的本科其實是平面設計,因曾在展覽工作中發現立體的樂趣,才創業轉向產品及工業領域。如何在畫圖與實際製作中取得平衡,對他而言既是跨域的挑戰,也是新觀點和美感迸發的機會。他未限制自己的作品是設計或藝術,只是孵育人生所見,開展實驗性的表達。

使用大量反射周遭環境的媒材,也為讓觀者看見自己。(Melody TU 採訪拍攝)

欣賞這部《機械生命鍊金術》,還可以特別留意一些模擬宇宙的小巧思。兩片鏡面壓克力作為天與地,形成鏡面成像的顛倒世界,在闡述生與死,本質上原是同一件事情。而周遭四面透明玻璃的組成,會出現無數水母的倒影分身,接近光源的比較明亮,有的則在偏移中顯得不對稱,就像同一個生命體,在不同維度中會有不同的呈現

青春,在黃否看來十分短暫,但也牽涉生活體驗中的宏觀與微觀。每個人看生命,看時間,看青春,角度各有不同。之所以選用金屬、鏡面壓克力與玻璃等大量反射媒材,也是為了讓來到現場的觀眾,在其中看見自身。

透明果凍翻轉出年輕島嶼,與人們的生活──和風起造《建築地景轉譯術》

險惡環境下生存的人們,有著異於一般人的堅毅性格,淡泊名利、安居樂業,比一般人更懂得互助合作。」

布幕上幾抹橘紅色系的遠山群影,輪播閃映著文字,前方有晶瑩果凍似的惡地微縮模型。這是 和風起造 帶來裝置作品:《建築地景轉譯術》。

青春限動
和風起造(Windtoland Architects)展品《建築地景轉譯術》,在透明的水平線上下,用抽象方式托喻地景意義。(攝影/Richard @瘋設計)

以空間為切入方式,討論不同世代的青春,充滿生命力投入生活的遞迭。建築師 王士芳 表達他的觀察:台灣島嶼地質年輕的造山運動,與人們的生活有著互存關係。

青春限動
台灣島嶼地質年輕的造山運動,與人們的生活,有著互存關係。(攝影/Richard @瘋設計)

身為 和風起造 的主持建築師, 王士芳 家鄉在高雄,目前移居宜蘭平原,四處於台灣各地工作。他認為建築是如詩般的想像,喜歡捕捉當地特殊的風土條件與其生成的人文脈絡,來發展空間的藝術。

這次帶來的裝置作品,以台灣西南隅特殊的泥岩惡地為核心,轉譯高雄東邊的旗山、內門、田寮,往西至燕巢、岡山、彌陀與台灣海峽,造山運動的起伏變化;包括 月世界 泥火山(漯底山自然公園)、城鎮聚落、平原田野、養殖漁塭共生帶,以至最西側漁港的生活景觀。

果凍蠟融成的山景與窪地,近看十分可愛,其實形塑過程並不容易。(Melody TU 採訪拍攝)

「裝置模型不是真實的地形。」他說,「模型是土地 DNA 的抽取、重組、編碼,既是物質的存在,也是心靈寄託的器物。」它可以是新的指涉,或新的啟發。「透過這個製作模型的行為,去提醒、提示我們生活的地方特質。 也藉由這個轉化,促發我們的想像力,以翻轉的方式來看待環境的限制。」

果凍蠟經過加熱液化,在重力流動中變形、擠壓、造成高低,與大自然地貌的形成,展現相對應的物理特性。 王士芳 建築師說明模型製作過程,流動的高度取決於PS杯開口的大小,需要許多相異的杯子,還必須時時觀察,測量溫度變化,在適當時機降溫使模型凝結。「失敗率也不少,得在修正中調整各操作的時間點。」

底下的鏡面,呈現水平翻轉高低的另一個世界。(攝影/Richard @瘋設計)

成品的杯型,如同造山運動的橫切面。在透明的水平線上下,高起的象徵惡地,人們在其間形成聚落,低窪處就成為漁塭與池塘。

模型下方置放的鏡子,則靜靜暗示著水平線另一面,翻轉的世界──人們在地理空間上生活,總是可以翻轉原本的限制

高雄原生種花態,開出設計的視野與原野──兩個八月《現。實》

生命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青春是在何時開始或結束?你想要留住眼前的什麼瞬間呢?

大幅影幕輪播著不同的台灣原生美麗花態,慢慢從具體的形貌,離析出彩點,一路抽象化至最簡約的圓。前方則設有一簇簇顏色各異的花叢,立體的圓形瓣朵,就盛裝在土壤色的玻璃瓶中。

青春限動
兩個八月(biaugust Creation Office)展品《現。實》,以高雄原生種花態為主題,呈現設計執行的方法論。(攝影/Richard @瘋設計)

莊瑞豪 與 盧袗雲 兩位設計師共同成立的 兩個八月 ,將這次的展品命名為《現。實》,呈現設計執行的方法論。「現」意指當下目光所及,客觀存在的事物;通過腦內小宇宙運作的經驗與想法,重新轉譯為「實」。

影像輪播高雄地方的原生種花態。
從具象慢慢抽象化。(Melody TU 採訪拍攝)

向來擅長從生命情感出發,引起人們共鳴的 兩個八月,這次為了在高雄舉辦的 台灣設計展 ,特別選了五種高雄街邊可見的台灣原生種植物,作為原物的基礎。影像上,緩緩變化出花態從寫實到抽象的不同階段。用這樣直觀的方式,讓觀眾們看見生活中的植物,可以如何在繁複花形的化約中,提取設計的元素。

設計師進一步說明,所謂的「點線面,最早也是從大自然中原始的存在而來。轉譯的過程中,如何選擇表現方式,充滿不同可能性的瞬間。分子化的圖像,甚至是完全圓化的圖像,在設計的運用中,都可稱作是花。

如同設計的視野,須看透點線面的視覺元素。
最簡約的花朵即回到一個圓形。(Melody TU 採訪拍攝)

延伸成為裝置,展陳的瓶花,是設計元素的立體化。

棕色玻璃瓶象徵土壤,鐵線是植物的梗。製作花朵的每一張紙,都有前後面兩種顏色,既在形塑光影,也呼應植物自然存在的樣態。然而花朵已變成一個圓兩個圓的 3D 抽象串接,發展出全新的形態。

包含最初的想法來源(原生種花態)、光譜般拆解變化過程(抽象化),再重組成新物(立體的瓶花)。他們巧妙地在不同媒材中,追索設計與人之間的各種可能性,也以此與眾人溝通。

青春限動
瓶花,將設計過程拆解的花朵又重新立體化。(攝影/Richard @瘋設計)

人們總試圖儲存時間,在世代遞迭中,記憶一瞬或永恆。2022 台灣設計展 的青春展區近來大獲迴響。想要近距離欣賞這三件裝置作品的朋友,還可以把握最後一周的時間,活動展出至本周末(10/23)。

採訪.撰文|Melody TU
攝影師|Richard @瘋設計

(本文同步刊載於城市美學新態度:以青春之名──原生種瓶花、果凍泥岩惡地與機械水母|2022 台灣設計展


▍ 2022 台灣設計展「青春限動」 # 以青春之名

地點|設計中島 棧 6 庫(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展期|09/30-10/23,週一至四 11:00-20:00;週五、週末及國定假日延長至 22:00

Photo Credit: Richard@瘋設計

2022 台灣設計展 在高雄 ──「設計中島」10 大展覽

展期|高雄策展 09/30(五)~ 10/23(日);中央展區 10/7 (五) ~ 10/23 (日)
時間|週一至週四 11:00~20:00;週五、六、日及國定假日 11:00~22:00
更多展覽資訊請見 官網

|同場加映|
➤ 專訪台灣設計 設計台灣總舵手 史哲副市長
➤ 2022 台灣設計展全攻略!3 大展區亮點、交通方式、打卡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