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世界花卉博覽會」不免讓人想到許多與環境、人文、生態、景觀設計…等相關議題,又因為花博的格局大到不僅屬於一整座城市的活動還代表台灣向世界發聲,因此政治色彩又多了一些。再加上主辦單位是公部門,於是全台灣12歲以上約1,760萬位網民肩負著監督政府的重責大任,時時關注2018臺中花博展覽的進度和預算。
這一夜,有一群設計師聚集在一起,他們將各自的專業貢獻給2018臺中花博,並在短暫的作業時間內完成使命。他們究竟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與勇氣接受了這份工作?我們將暫時卸下監督政府的重責大任,在這場PechaKucha Night聆聽設計師們的花博故事。
///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政府專案中引進策展人概念,而我就是從中穿針引線,幫大家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臺中花博設計長 吳漢中
///
我試圖用一種抽象的方式跟大眾溝通,這樣每次見面都能延伸出不同的話題,不會一次就把話說完。
花博卡設計師 方序中
如何把大家連結起來?是方序中在這次專案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把臺中各種元素轉化成如窗花的幾何元素,組合起來就變成一張卡面,每張卡面都可以另外拼起變成四方連續的畫面,源源不絕的拼湊下去。
///
兩組兩個圓,形成連續參觀的迴圈。
花舞館建築師 陳玉霖
人用身體作為基準點,在人的四周的建築物變成一個可以無限保留的展廳和溫室場域,加上兩個小圓分別是坡道和樓梯,由上往下看四個圓便是春夏秋冬。
另一方面市府團隊原希望花舞館能成為雄偉的地標,但經過策展團隊研究後發現臺中更適合一個水平貼近地面的地標,因為她擁有像火焰山這樣的美麗地景,更不該被抹煞。
///
繁花盛開的祝福,大自然從不保留,只要你靠近它就會保護你、祝福你。
藝術圍籬剪紙藝術家 楊士毅
整體的策展概念是藉由花博讓大家親近大自然,因為認識大自然的好,所以大家會想要保護它,變成一個正向的循環。希望藉由這次的策展,讓保育的動作不再是教條,而是大家會主動思索和行動。
///
沒有絕對善良的農業,也沒有絕對邪惡的工業,我們需要農業與工業共存的社會
樂農館策展團隊 張維真
我們需要農業與工業共存的社會,於是我們走出舒適的生活圈,拖掉漂亮的鞋子,讓雙腳踩進泥土裡和農民重新學習。
為了讓身為消費者的所有人都能深刻體會農產品取得的過程,策展小組把整個農地搬進展場裡並全區覆土,也搭了果架種了番茄…之類。
///
設計魂大爆發,從小細節到大範圍,讓人重新發現環境有多重要。
豐原葫蘆墩第五區策展人 陳宣誠
陳宣誠現任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教師、THE 201 ART藝術總監,ArchiBlur Lab領航員與主持建築師,他選擇讓自己成為在各鄉間城市穿梭的創作實踐者。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深掘環境底層的能量,並試驗性的挑戰建築生成的各種可能,而這次他將這些年累積的經驗值發揮在展區的各個地方。
陳宣誠率領團隊將環境規劃之細微,連資訊站與救護站都不放過。下圖救護站左手邊是一般診療空間,若情節嚴重必須躺在右邊,四周都是封閉的只有一個天窗,天窗會有一束光打在床頭上,形成全新的救贖。
///
我們肩負的任務,大部分的工作是讓政府各處都能聽見彼此的聲音,才能讓大眾能聽見花的聲音。
臺中花博設計總監 羅文晟
///
與台灣原住民各族學習,在大眾身上放入文化因子。
原生祕境策展人 尤瑪 ‧ 達陸
國際展區這個位置正好是泰雅族的祖居地,開展期間族人們會在這裡傳遞各種和儀式祭祀有關的知識,同時規劃不同族群的植物使用知識,成為共享教室。
///
在台灣建作「森之島」,模擬低中高海拔原生物種,濃縮在15.18公頃的森林園區內。
后里森林園區策展人 吳書原
結合台灣約5000多種現生植群,大眾可以走過大雪山的脈絡、中高海拔雲霧帶的模擬、中海拔的樟櫟樹林帶、中低海拔的楠儲林帶、低海拔的榕楠林帶,一直到出海口等不同海拔的歷程!
///
建造一個能夠永續存在的家園,翻轉台灣建築界,將台灣人口帶到遙遠的未來。
永續家園策展人 劉德輔
永續家園建立的基礎必須滿足水電能源,建築,飲食,社群生活…這些資源都能夠循環再生。
///
從天上掉下的一顆種子,作為森林館的點題,開始了所有的物種與文化。
藝術家 林舜龍
///
有牆卻沒有隔離,各種生物都可入園內玩耍的流展型空間。
發現館建築師 潘天壹
知覺建築使用細胞狀的方式組成,成為一個生物系統,而這個系統是用再生磚堆砌,讓任何生物都可以進入並在磚裡生長。
///
大甲溪的高美濕地的重新模擬,水從哪裡來?
發現館策展人 廖珮珊
///
各種生物的起源來自水,因此我們建造了水森林,讓大家聽見水的聲音。
發現館藝術家 王仲堃
///
共感才有共創
聆聽花開的聲音裝置藝術團隊 豪華朗機工
開花是細胞分裂最繁複的狀態,如同與市府合作的冒險性。各界企業家展現雄心,堆砌出7千平方里的展區;4位各懷絕技的設計師與藝術家用機械性能讓花叢開了!!
///
台灣設計師們同心協力,完全超越小確幸心態,這是我們超越國際的地方。
燈光顧問/國際燈光大師 周鍊
被譽為台灣國寶「光之頑童」的周鍊老師,在這次花博擔任照明顧問。他一上台就很自然的尋找燈光最好的位置站著,然後調皮的說「因為要照顧師母,讓她拍到好看的照片!」一句話將身為照明師的專業與榮耀表達通透,當我們不論在戶外或室內欣賞藝術品常會忽略掉照明的重要性,它是可以是陪襯拉抬主體的優越,也可以是主體營造各種你想要的氛圍。
這回周鍊老師用它的燈光和月光互通有無,與星星一同共舞,這也是人為與自然共存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
2018臺中花博將展覽主題訂為:「花現GNP – Rediscover Green, Nature and People」
G=Green綠色生產、N=Nature自然生態、P=People人文生活,就是想向世界傳遞生產、生態及生活之間,取得完美平衡的未來概念!
主持人吳漢忠用「自然不能被設計,只能被設計師模仿。」作為花博設計師交流之夜的結語。如何在生態和人類的慾望之間取得平衡,這是本屆花博策展人們的課題,也是大眾必須用一輩子面對的課題。
///
PechaKucha Night設計師交流之夜(ペチャクチャ)
設計師交流之夜是一種演講形式,該演講規定使用20張演示文稿,並用20秒講述一張的時間完成(即共6分40秒的演講時間),旨在保證演講內容簡潔和快節奏的演講形式。簡稱PKN。最初是由東京建築設計公司Klein-Dytham Architecture (KDa)的Astrid Klein 和 Mark Dytham於2003年設計出的,目的是吸引年輕的設計師去位於六本木的SuperDeluxe參加他們的實驗性活動,在那裡可以展示設計師們的作品和交流想法。
整理、編輯/艾莉歐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