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傳統框架也無法壓抑她們的美-百年包浩斯Lotte am Bauhaus

08-Lotte-am-Bauhaus_03-Gunta-Stolzl

包浩斯一百年後,許多人都致力於講述這個標誌性機構的牆壁內發生的事情,而百年前這個地方曾經陷入衝突和爭議,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公開允許女性參加的教育機構。當然,這些幸運的少數女學生沒有得到與男同學相同的待遇,只被允許參加專注於家庭和家庭事務的課程。她們被要求專注於居家的藝術,如編織、裝訂和製陶,而同時期的男學員則可探索建築、雕刻、繪畫…。

包浩斯,女性,紡織,藝術,設計,女設計師,女權
Lotte am Bauhausrm劇照

好在於時代的洪流之中,出現了幾個逆麟女孩奮勇而上,紀念百年包浩斯的德國電影「Lotte am Bauhaus」由Gregor Schnitzler執導,在現任包豪斯檔案館館長Annemarie Jaegg的支持下,以木雕家具設計師Alma Siedhoff-Buscher為第一視角,為我們揭開 Anni Albers, Gunta Stolzl, Marianne Brandt, Margarete Heymann, Gertrud Arndt, Benita Koch-Otte, Lou Scheper-Berkenkamp …等 Bauhausmadels(包浩斯女孩),不為人知的故事。

Lotte am Bauhaus 真實版

Anni Albers Card編織在黑山學院黑山學院照片。圖片來源/北卡羅來納州檔案館

Anni Albers

1922年,Albers帶著編織的興趣抵達包浩斯,爾後她以特別的幾何抽像圖案而聞名。在她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她嘗試紡織品的功能和某些織造材料的物理特性。

(影片拍攝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分校的編織紡織品研討會。)

Albers曾說,設計師的重點不在於設計本身,而是如何運用媒介做出適合的設計。(原文:he conscientious designer, does not himself design at all but rather give the object-to-be a chance to design itself-Anni Albers, 1965)在藝術品Dotted中的顏色和線程圖案,粉色,黑色,深綠色和米色,用視覺與觸覺傳達了秋天的美麗。

Anni Albers《Dotted》1959年。達芙妮法拉戈收藏©2018約瑟夫和安妮阿爾伯斯基金會/藝術家權利協會(ARS),紐約/ DACS,倫敦。圖片來源/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她的紡織作品將傳統女紅帶向藝術創作的境界,近期在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的盛大回顧展中,受到廣大迴響。


Bauhaus-Archiv Berlin /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Guntac Stölzl

作為包浩斯早期的成員,Gunta Stölzl最初也被安排參加Johannes Itten和HeleneBörner教授的女子課程,從紡織開始培訓。但她對於藝術的濃厚興趣引導她將紡織與陶瓷結合,創造出許多裝飾家具。離開包浩斯之後,她與丈夫搬到瑞士,Stölzl開設了自己的紡織品工作室,成為獨立的設計師。

Bauhaus-Archiv Berlin /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Bauhaus-Archiv Berlin / © VG B ild-Kunst, Bonn 2017

Marianne Brandt

包浩斯女性中第一位被允許加入金屬工作室,在她的一生中追求並擅長許多藝術學科:繪畫,雕塑和攝影。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Brandt設計的金屬餐具與燈具,它們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生產的包浩斯設計之一,在2007年12月的一次拍賣中,她設計的茶壺 (型號為MT49 )以創紀錄的361,000美元的價格成交。

Tea pot, in silver and ebony (1924)

Brandt還製作了一套蒙太奇(法語:Montage,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地拼貼剪輯手法。)照片引起了公眾的注意。這些蒙太奇照片創作主題經常以呈現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婦女的複雜情況為主題-當時她們在工作,時尚和性行為方面享有新的自由,但卻經常遇到傳統的偏見。

tiftung Bauhaus Dessau / © VG Bild-Kunst, Bonn 2017

此外,她也創作不少實驗性的靜物畫作品,其中自畫像系列特別引人注目。例如,她的臉和身體在金屬球的彎曲和鏡面表面扭曲,能在包浩斯中創造她與事物的混合圖像,代表著她已逐漸走出社會給予女性既定的框架。

Brandt自畫像
臉和身體在金屬球的彎曲和鏡面表面扭曲

Margarete Heymann-Loebenstein(後來的Heymann-Loebenstein-Marks)的肖像,大約在1925年。圖片來源/包浩斯檔案館柏林

Margarete Heymann

Margarete Heymann 對陶瓷和陶瓷有了濃厚的興趣而進入包浩斯。格羅皮烏斯允許她進入研討會,但由於包浩斯在政治面的挫折和對她的限制,她在一年後離開了。戰爭結束之後,她創立了自己的小陶器品牌-Greta Pottery同時還在坎伯韋爾工藝美術學院進行了繪畫課程。


自拍:Gertrud Arndt,1930。

Gertrud Arndt

Gertrud Arndt根據她雇主的建議,即使在學徒期間,也積極使用相機記錄周圍的建築物。1923年當她決定去包浩斯學習建築,入學後才發現它還沒有建築系。

在完成初步課程後,她搬到編織工作室,她以富有成效和創造性的方式參與了各種項目達三年之久。之後她從未從事紡織品設計或再次編織,而是專注於攝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她繼續在自學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技能。離開包浩斯後她製作了一系列43張自畫像-「面具肖像Mask Portrait」。

「Mask Portrait」 No. 13, Dessau / Photo: Gertrud Arndt, 1930.
Gertrud Arndt紡織設計圖

20世紀80年代,Gertrud Arndt被重新定位為攝影師,並與當代女性攝影師如Marta Astfalck-Vietz和Claude Cahun齊名。而柏林包浩斯藝術館於2013年1月為Gertrud Arndt舉辦了一場特別展覽,首次將她的紡織藝術與攝影相互聯繫起來。


Benita Koch-Otte

Benita Koch-Otte是包浩斯中著名的紡織藝術家,她利用自己過往作為繪畫,紡織品和體育教師的經驗作為她創作藝術的基礎。在包浩斯學習畢業之後,Koch-Otte選擇留在包浩斯的編織實驗室教授創造新技術並傳授給學生

Tapestry illustrated in exh. Cat;Benita Koch-Otte. Bethel, Werkstatt Lydda, and Berlin, Bauhaus Archiv, 1976, p. 44f.


Lou Scheper-Berkenkamp

出生於1901年的Lou Scheper-Berkenkamp,正式名稱為Hermine Louise,於1920年入讀包浩斯。她完成了初步課程之後,便開始將她壁畫藝術的創作。從包浩斯畢業後,Scheper-Berkenkamp一直參與學校的戲劇和展覽活動。在她的丈夫,也是前包浩斯學生去世後,接替了他在建築色彩設計方面的許多職責。晚年則出版了一系列兒童書籍,並在美術專業協會中擔任重要角色。

nterior of Berliner Philharmonie of which Scheper-Berkenkamp designed the color scheme./flickr@N07.CC BY-SA 2.0
State Library of Berlin, the color scheme of which Scheper-Berkenkamp was designing at the time of her death./CC BY-SA 2.0

雖然當時的條件和不平等,一度讓這些女性的故事消失在設計歷史上,但她們的獨立與勇氣顯示在創意無限的作品上,始終沒有讓人們忘記。如今,曾被壓抑與否定的女孩們,美無比耀眼。

圖文資料來源/archdaily,Wikipedia,包浩斯柏林紀錄館

  •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
  •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加入<line好友>,帶您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