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由女神像、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星塔、北京頤和園這些國際重要地標的光景,竟都是由同一人打造!他就是在這次臺中花博擔任照明設計顧問,被譽為「光的頑童」的周鍊。對這位國際照明設計大師而言,「照明」是什麼呢?他又怎麼將心中的照明概念,應用在花博園區裡?
許多人說到照明設計,會直覺聯想到燈光設計,而周鍊表示,這兩者是分得很清楚的。攝影室裡打燈打傘,以及舞台上隨著主角、劇情變換的那些光影效果是燈光設計,都是要在很短的時間裡面讓人進入不同的情緒、情感,是非生活的。而照明,則是不會在短時間變動,是日常生活的。「好的照明,不需要一見鍾情,可是一定要耐看,最好是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跟選太太一樣。」周鍊這麼說。
三大元素 人性打造日常光環境
照明作為環境營造一部分,需要具備三個元素。一是光本身的功能性,二是能增加層次感的環境素描,最後是在光的功能、素描環境融合在一塊後,所形成的情緒感受。
人們行走坐臥都需要光,吃飯、喝茶、聊天,照明無所不在,這是它的功能。說來簡單,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認知到光的功能。例如,我們常以為街燈是要把路照亮,但實際上,街燈是為了人行走駕駛安全而存在的。於是在這次花博中,能見到周鍊回復了街燈的「真正目的」:把人照亮。他讓光照在人身上,沒有人的路面上顯得靜謐,卻也能讓人感到舒適、安全且無有恐懼。
一道光打下來,讓人看得見東西了,那是功能,但是單有功能是不夠的,周遭再添上一些看似「無用」的光,除了會讓人感覺良好,還能增加深度,這是「素描環境」的作用。深度不是一張厚紙,而是個有紙、牛皮、樹皮等材料精心組合起來,具有層次的體系。這個體系的建構,不僅要有國際化的技術,更要融入在地的文化、藝術與智慧。例如在用餐時,華人的菜餚會放在餐桌中間,於是桌上需要光來凸顯重點,但歐美人用餐時,餐桌中央並非主角,邊角的個人才是,在如此不同社會文化,便會設計出很不一樣的光環境。
為什麼在照明設計上需要層次感?就如同周鍊的耐看理論一樣,不單薄、有深度的人,才能琢磨、挖掘出更多意料不到的面向。於是,在周鍊的設計裡,每個人都有機會在環境裡擁有屬於自己的驚喜。人們用自己的角度找到有所共鳴的層次,或許會想:「欸,其實這個很好我怎麼沒想到,這個也很美,哇,原來生活是這麼豐富的。」而這個念想,才是周鍊想望的。
以光照連結自然與人 實在感受生活
如果在自己的城市,早上出門只看有沒有下雨,下雨就機械式地撐傘,而非去看雨怎樣打在地上、打在葉上,那只是活著,而非生活。長時間不用心關注四周,生命裡就會缺少很多跟別人之間的聯繫關係。然而人對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尊重,卻又是周鍊以為最重要的,也是他認為這次花博要強調的價值。
作為一個知名的國際照明大師,諸多作品輕描淡寫說出來都是擲地有聲的,然而當人們問他在製作過往那些作品,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事時,他想到的總不是那個案子有什麼嶄新思考、創作理念,或成品有多美等等,而都是人的互動。像這次在臺中花博的經驗,他想分享的,也是做事實在的合作團隊,以及在現場調整燈光時,對他熱情招呼與合照的民眾。
他認為,人與人在因緣俱足的情況下認識了,甚至從而變成朋友,並為彼此帶來正面影響,是「我們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目的。」
周鍊營造出舒服踏實的光環境,希望走進園區的人們能自然地看到周遭的一草一木,好好地感受臺中這塊土地的豐盛美好,並且珍惜身邊的人,有意識地生活。他想在這次的花博裡傳達的聲音,你聽見了嗎?
採訪編輯/rippling
2018 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於 2018 年 11 月 3 日至 2019 年 4 月 24 日在臺灣臺中登場。本次大會聚焦「生態.Green」、「生產.Nature」及「生活.People」三大主軸,並規劃后里、外埔、豐原三大園區,以生態保育、精緻農業與環境,營造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