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將於 2024 年 12 月 21 日,隆重推出年度展覽「草間彌生的 『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這次展覽重現草間彌生與臺灣接觸的原點——特別重製 1998 年台北雙年展現地裝置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並聚焦 1951 年至 2005 年間其百轉千迴的藝術創作生涯,展現這位影響著幾世代人、當代偉大藝術家的濃縮。
除了公眾熟知的圓點、無限的網等標誌元素,亦展出很少曝光的 1960 年代行為錄像作品及草間彌生設計繪製的服裝展件、1970 年代的拼貼創作,以及 1980 至 90年代的巨型裝置作品,除了重製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其餘作品皆為首次在台展出。
展覽透過 4 個子題——Ⅰ「草間的綻放」、Ⅱ「圓點・原點」、Ⅲ「草間的蟄伏」、Ⅳ「Love Foever」,展出 70 組/件精選作品,涵蓋繪畫、拼貼、軟雕塑、大型裝置、行為展演錄像、服裝等多種創作形式。
草間彌生兩大標誌性藝術語彙「圓點」與「無線的網」
「我內心對不斷增生和重複一股強迫性的迷戀,而我就處於這股迷戀的中心。」
「無限的網」系列作品始繪於 1950 年代末至 60年代初,在純色的執念中,一張無限延伸的網,無始無終,近乎要把人吞噬。
在當時,她形容自己的創作「單調地重複又重複,像機械裝置一樣」,日復一日,以及她對重複的執念,使她以細密的繪畫動作,反覆畫下弧線或圓點,形成錯綜複雜的網路。觀者直視後留下視覺殘影,隨後,或被包圍,或被吞噬在草間彌生所製造的無限織網中……。
「無限的網」此後也不斷成為草間彌生的創作母題之一,透過強迫性的重複生產,直面、控制自身恐懼的企圖。在這次的展覽中,展出 90 年代末期的 4 件作品,即便在較小的尺幅中,仍能感受到藝術家所創造的無盡延伸感。
【延伸閱讀】
一生執著 – 草間彌生創作暨編年史
沉浸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的無限概念下
《圓點的強迫妄想》大型氣球裝置開啟序幕
展覽從草間彌生 1998 年創作的《圓點的強迫妄想》大型氣球裝置開啟序幕——這是藝術家過去曾於台北雙年展的巨型現地裝置創作,7 個帶有黑色圓點的螢光粉紅氣球滿佈北美館中庭,是為草間彌生以巨大雕塑與公共空間對話的重要節點。
北師美術館與草間彌生工作室緊密合作,透過北美館典藏的作品草圖、裁片設計稿、皮料樣本及模型等檔案文件,草間彌生工作室跨海監製,結合日本工法和台灣在地技術,26 年後重製原尺寸的 7 顆螢光粉紅黑點氣球,經典重現於挑高展廳中。
6 公尺高的玻璃帷幕,如同渾然天成的詩意鏡屋,觀眾穿行於氣球間,在白天與夜晚、實體與虛像的交替中,鏡射的氣球與空間中的實體氣球相互映射,創造出迷離失重的身體感受。
©草間彌生
Ⅰ「草間的綻放」
《圓點的強迫妄想》創作的 1990 年代,是草間彌生 1973 年自美國返日後,重回國際觀眾視野,而後大放異彩的關鍵時期,是謂 Ⅰ「草間的綻放」:度過沈潛時期、透露著神秘靜謐氛圍卻又生機盎然的《夜晚的花瓣》,是圓點又像細胞增生的《夕照》。
©草間彌生
聽說人間樂園香格里拉在幻影的彼方。
這個桃花源裡沒有壓力也沒有疾病,
溫暖的氣候中人和花朵與蝴蝶青春永駐,閃爍著金色光輝。
但是,凡是從這裡踏出一步,任何生物便轉瞬老朽死去。
色彩斑斕的花卉與水果,也會一齊失去生命力而枯萎。
對我而言藝術創作就是像這般桃花源耀眼的事物。
我的創作中,從大地生長的植物與自五感沸騰的熱血益發鼓動而光芒萬丈。
——〈幻影的彼方〉,1999
瞬間永恆定格在香格里拉|行為錄像作品及服裝展件
此次展覽與草間彌生工作室緊密合作,不僅重現經典作品《圓點的強迫妄想》,還展出了十多組鮮少公開的偶發藝術紀錄及服裝作品。這些展品聚焦於草間彌生早期的行為藝術實驗,展現了她創作初期的前衛思維,對其藝術生涯的塑造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如同其藝術宣言般的《幻影的彼方》裝置及《草間的房間》錄像,以及從附著物發展為觸手造型的軟雕塑裝置《永劫回歸》,展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及創作泉源。
由眾多日常生活物件組成的《幻影的彼方》,對應著草間彌生曾經歷的現實世界:「某天,紅色花紋的桌布突然鋪天蓋地的擴張,將整個房間、身體、甚至宇宙都填滿,就連年幼的草間彌生也消失在那個剎那。」
在此,藝術家將幻覺經驗具體化,金光網絡鋪滿,物品間的邊界不復存在……。如此強烈的視覺感受,吸納觀者,與作品合而為一。此作也是草間彌生對於身體的轉化,與生命的回歸宏觀世界的呈現——自我消融的同時,從而獲得永恆新生。
延伸閱讀|《草間的自我消融》- 年輕時期草間彌生激進大膽的一面
Ⅱ「圓點・原點」
展覽從「綻放」始,再倒敘回到草間彌生創作的萌發時期 Ⅱ「圓點・原點」——從二十來歲的作品《點》和《自畫像》一探她早期的圓點樣貌、 對自我形象的探討和塑造,《東方鄉愁(日本漆樹)》等作則展現其精湛的日本畫功,以及初至美國藝壇闖蕩時所繪的《海底》,已然可見「無限的網」系列作品雛型。
Ⅲ「草間的蟄伏」Ⅳ「Love Foever」
隨後草間彌生經歷了至親離世、返回日本卻不受原生社會接納肯定的生命歷程,是為 Ⅲ「草間的蟄伏」:包括 1970 年代陰鬱幽闇的拼貼畫作《夢往海底沉去》等四件作品,80 年代的《森》和《海底》。
最後來到地下室的 Ⅳ「Love Foever」,回看 1960 年代草間彌生於紐約時期的「乍現」行為錄像——以《花縱慾》等四部前衛的展演紀錄影像,交織大型裝置《驅迫意象》及數件於早期演出中繪製使用的珍貴服裝,深入這位舉世無雙的藝術家為大眾所開創的,關於反戰、性、身體與愛的繁複想像:「網」鋪天蓋地延伸至各種現 成物之上,人台、家具、動物、食物等,是《幻影的彼方》的最原初版本。
從工作室游擊到廣場、公園、證券交易所、美術館甚至教堂等公眾場合,在一片反戰聲浪中,草間彌生以身體行動高喊「愛與和平」,在參與者身上繪製令彼此消融的圓點,奠定草間彌生「嬉皮女王」的地位。
©草間彌生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展覽見草間彌生傳奇濃縮的藝術生涯
「我的每個創作都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步,我以筆、畫布、各種媒材為真理而奮鬥。
我的前方是一顆遙遠而且光芒四射的星星,越是想要碰觸它,它就離我越遠。但是藉由我的精神力量以及一心想要開創出自己的道路,我已經掙脫並爬出這個世界錯綜複雜的混亂,甚至一步步的接近靈魂的境界!」
開展不同面向的才華與創作,在清醒的瘋狂中,草間彌生不斷直面恐懼,在消融與永恆的邊境遊走。這次的展覽,呈現她創作中的複雜與多元性,讓觀眾見證其創作中充滿原創性與突破性的豐沛能量,透過直面難得一見的作品,親炙其內在的精神力量。
草間彌生的傳奇藝術生涯起始於日本,並在美國前衛藝術浪潮中汲取養分,實踐她對藝術的無畏追求。作為忠於自我、勇於挑戰社會體制的藝術先鋒,她憑藉獨特而鮮明的藝術魅力風靡全球。本次展覽「草間彌生的『軌跡』 與『奇跡』」探究她生命經驗與藝術語彙之間的深刻交織,梳理其創作實踐的發展軌跡。在挖掘這位藝術家如何不斷開創嶄新可能性的同時,也邀請觀眾一同擁抱藝術與生命所帶來的奇跡。
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
展期|2024.12.21 – 2025.05.04
地點|北師美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每週一、除夕、初一休館
購票|KKday、Klook
延伸閱讀|點點以外,你不知道的草間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