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天的題目和材料,好了可以開始做囉!」沒有成品範本,只有題目、材料,以及笑瞇瞇地望著你的老師,在這樣極其自由的狀態下,你會立即嘗試動手做,或是回望老師,給予一個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呢?其實大部分的人,在幼兒時期都充滿了創作的想法和勇氣,然而隨著年紀增長,眾人都傾向選擇「都可以」這類溫和無害,同時也沒有個性的回應。有鑑於此,自法國負笈歸來的小房子建築實驗室創辦人游珮昀催生了一系列從 兒童建築設計 起始的小房子工作坊活動,希望提供孩子更寬闊自由的教育環境。
明確流暢表達自我──從「抽象轉立體」的說故事技巧開始
小房子建築實驗室取法自歐洲的工作坊,老師僅負責供給資源、回答提問,一切的學習都由學生自主發起。游珮昀的 兒童建築設計 活動堅持採用小班制,以近乎客製化的方式,認真傾聽每個孩子在創作中遇到的困難並給予方向。「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小房子工作坊裡沒有固定答案,但每個孩子都能夠盡情發展各自的獨特性。
為了讓學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仍能夠清楚揀擇自己喜好或需求的訊息,小房子著重培養他們「抽象轉為立體」的技巧:「我們的每次夏令營活動開始之前都會有個腦內熱身禪繞畫,從點線面開始鼓勵學生發揮想像。每天從草圖開始,像『說一個故事』一樣計畫你的想法,組織起承轉合的順序、人事時地物等等重要元素,最終做出一個場景創作。」孩子必須試著依自己的想法選擇,包含選擇合適材質、恰當的美感表現形式……「只要孩子能自己建構一套完整邏輯就可以。」而這也是游珮昀很重視的「學習歷程」。
草圖也彌足珍貴──用設計思考釐清自己、探索世界
「學習歷程」並非去過多少營隊、得過多少獎項;而是「如何創造發想一件作品的過程」。從最初的草圖開始,中間經歷多次修改,直到最後完成創作,游珮昀說:「重要的東西從來就不只是最後的成品,而是創作中的所有思考轉換過程,那些思考的分歧點,才是最有趣且最有價值的地方。」所以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除了帶走自己的創作成品,還會有見證他們竭盡腦汁、閃耀著他們百轉思路的珍貴草圖。
小房子工作坊著重「設計思考」,沒有範本、必須接觸陌生的媒材,其實非常「燒腦」。然而在游珮昀眼中,每個孩子都是擁有自我想法的設計師,她期待藉由這樣紮實的思考訓練,讓孩子們有所成長:「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言之有物、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會說出一大串大家都懂的字詞,內容卻流於空泛表面。」學生將能夠藉由創作過程理解自己的喜好與選擇,懂得表達想要什麼、該如何組織架構;向內釐清自己的內心,也厚植與整個世界對話的勇氣。
想要與小房子建築實驗室一起體驗思考與創作的美好嗎?
瘋學院夏令營《兒童設計思考營-創作夢想烏托邦》熱烈招生中!
圖文來源/小房子建築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