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隈研吾打造江蘇宜興「UCCA 陶美術館」,韻律起伏般的陶土山丘立面

1730107727173

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及其團隊,近期在中國宜興完成了「UCCA 陶美術館」的設計、建造。

宜興自古以豐富的陶藝傳統著稱,尤其以可塑性高、質感細膩的紫砂陶聞名,因此有了「陶都」的美譽。這座博物館的選址正是歷史悠久的陶藝生產重鎮,建築大師隈研吾以這片深厚的文化土壤為靈感,打造出與當地陶瓷文化共生的現代地標。這座陶藝古城中新落成的「UCCA 陶美術館」,由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與當地企業共同打造。

陶美術館的選址位於一片歷史悠久的陶藝生產區,這裡過去集結了許多陶瓷工坊,是陶藝文化底蘊深厚的重要基地。隨著再開發計劃的推動,蛻變為集陶瓷工坊、創意工作室與文化展覽於一體的陶藝文化中心,並保留了部分歷史遺址,讓這片文化之地煥發新生。

隈研吾的設計風格將自然材料、地域文化和當代技術完美融合,強調建築與環境的共融。他著名的「負建築」理念,使建築不再是封閉的結構,而是一種與周遭自然相依存,向死而生的存在。也正因為大師的設計手筆,為陶美術館帶來了輕盈、透明的視覺效果,使其更貼近宜興的陶瓷文化,更為建築增添了溫度,傳達出對在地工藝的尊重。

靈感源自「陶都」文化背景,向宜興陶文化致敬

「UCCA 陶美術館」的外觀靈感來自宜興當地著名的蜀山,據傳北宋文人蘇東坡對此地情有獨鍾;而博物館的陶瓷外牆則致敬了已有 600 年歷史的「龍窯」,以攀爬於山坡的古窯形式來呈現陶藝歷史的悠久意象。館體建築的波浪起伏造型,如同山脈的輪廓,增添出與當地自然景觀的共鳴,同時以開放式設計與附近的陶藝工坊和運河相連,增強了區域的歷史氛圍和便利性。

在陶美術館內,隈研吾設計了一個反轉拱形屋頂結構,四層交錯的木樑支撐起整體建築,使內部空間充滿流動韻律。這些木樑既具支撐作用又輕盈靈活,並兼顧引導訪客館內動線的功能——讓觀眾的視線隨著木樑的線條移動,從不同視角欣賞館內的藝術展品,體驗豐富的動態空間,增添了館內的探索感。

融合在地工藝與陶瓷質感

隈研吾設計團隊攜手當地工匠,打造出充滿宜興陶瓷文化精髓的外牆。陶美術館的外牆陶瓷板材具不規則的粗糙質感,板材經特別處理後,帶有如中國茶具般的溫潤觸感和陶土顆粒感,生動的肌理,完整再現宜興超過千年的陶瓷文化。

搭配隨日光變化的釉色,讓參觀者在四季中體驗陶瓷的「溫度」與變化。

Via|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