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簡稱AI)的應用,是各產業領域的重要趨勢,然而,AI的存在不僅能取代簡單而重複的例行性事務,我們能見到,在理性智識判斷領域中,AlphaGo橫掃頂尖圍棋棋士、印尼也計畫以AI取代高級官員,而在以人類創造力為尊的藝術上,去年AI創作的肖像畫在佳士得以台幣約1334萬元成交,這不免要讓人自問──AI到底是輔助工具,還是能全面取代人類價值?
由洪建全基金會張淑征創意總監擔任總策劃與主持,以「AI 時代的人文衝擊」為題,邀請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創辦人杜奕瑾、編舞家黃翊、新媒體藝術家鄭先喻,依序分享其立基於現代科技發展的藝術創作──你會非常訝異AI能在藝術上發揮怎樣的功用!
文化藝術領導科技未來
人稱「批踢踢大神」杜奕瑾,在台大資工系時期即創設至今華文世界最大的BBS網路社群PTT,旅美多年,最終在微軟出任人工智慧部門亞太區首席研發總監。有感於台灣因產業政策導致科技人材外流問題,2017年回台成立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欲以數位科技開創更多可能。
杜奕瑾認為,誰先掌握未來的體驗,誰就能創造最大價值──過去,微軟定義出什麼是 PC,蘋果定義出什麼是手機,而再來要掌握的,當是「人機介面」。為了造就傑出的人機介面,杜奕瑾提出了以下觀念:未來科技以人為本,人機是科技入口,藝術定義人機深度,文化成就藝術高度。
由於人機介面注重軟體與服務思維,而台灣擁有全世界媒體和經濟最自由的環境,並擁有豐富的藝術人文素養,是極具藝術文化與創意能量的地方,而藝術和文化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關鍵。當我們有這樣的資產,就不當再把自己鎖入cost down的循環。
AI為藝術帶來革命性改變
現場杜奕瑾以《海路漫行》與這部結合人工智慧演算技術與齊柏林導演生前作品的影片,展示了「AI無人機空拍」能自動捕捉空景的技術。「如果有無人機和 AI 技術,也許齊柏林導演就不會失事了。」杜奕瑾說。
而在台南市的案子,更顯示其在擁有台南市街景大數據之下,360度一次空拍完成的技術,並擁有美學網路,能考量到影像角度、顏色等環節。除此,還能在景點下自動產生明信片、轉換成水彩或油畫等版本,非常適合運用於城市介紹、空中導覽。
AI Labs至今發展出眾所皆知的「雅婷逐字稿」、與兩廳院合作以即時逐字稿形式協助聽障觀看演出——還能自動翻成英文,再來,他們也創造了能依據人的心情選曲、也能作曲的互動式APP「雅婷鋼琴師」。杜奕瑾認為,音樂最有感情、黏著度最久,每個人都能聽一整天的音樂,是人情感對話工具,於是AI Labs創造了將台灣50萬首歌曲輸入資料庫,訓練雅婷聽音樂,分析音樂、風格、情緒變化再從事創作。現在,他們更進一步發展出讓人彈過四小節後,AI能將鼓和bass的配樂一併完成的功能。該程式之後也會推出App,不禁要人期待之後大家的使用感想。
創造力人獨有,AI無法取代
主持人張淑征詢問,許多人會擔心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人類,杜奕瑾表示,人工智能從經驗裡習得技能,在藝術做也是從既有的創作元素進行重組,這樣的技術能提供人類技術性協助,這與人類有靈魂,擁有能無中生有的創造力是不同的,這部分很難被取代。「人工智能有創造能力又怎麼樣,因為永遠是人在操作它。」杜奕瑾如此自信總結。
而就AI興起,家長們當如何讓孩子能更具競爭力的問題,杜奕瑾表示,台灣教育著重考試成績,不讓孩子碰遊戲,然而遊戲裡得以學習的科技創意與人際互動,是這世代所需的能力。並且,杜奕瑾提及在美國尋找人材時發現,「最好的人才都有一個Side Project,也就正職工作以外的私人項目,俗稱不務正業。」
如果能掌握學校給予的基本知識,與其追求滿分,不如鼓勵孩子花更多時間,多方嘗試破壞、觀察探索這個世界,並思考人類問題及科技的用處。「人工智慧做不到的,就是人類找到新的路徑、發現和解決新的問題的能力。」擁有這樣的能力,才能不被限縮在舊有工業思維與產業,得以掌握未來。
圖片提供/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