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莫斯科的馬列維奇紀念公園(Malevich Park),有著芳草萋萋、脩樾成蔭的曠達青綠風光,不僅是藝術家Gregory Orekhov閒暇時最喜歡的旅行景點,也啟發他日後具象風格創作的靈感,讓其藝術實踐推進到嶄新里程碑。近期Orekhov以雕塑形式在公園裡重新演繹了 《黑方塊》 (Black Square)這幅經典名畫。
《黑方塊》為當代繪畫巨擘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的作品,在藝術史上被視為至上主義(Suprematist )風格的肇端。這座運用反射性鏡體所打造的大型雕塑不僅成為公園地標,也象徵他對俄羅斯前衛藝術濫觴的致敬。
馬列維奇《黑方塊》 的立體狂想曲:自然與非自然
與至上主義代表作《黑方塊》同名的地景雕塑,實際上正是為了緬懷馬列維奇所建的紀念碑,同時也象徵了俄國的當代雕塑。Orekhov除了思考雕塑量體的反射性所能捕捉到的公園景觀,也嘗試在枝葉扶疏的蓊鬱氣象中保留這件坐量體最重要的特質:「非自然性」(unnaturalness),不僅產生對比性。因此觀者進入公園時,Orekhov總是能嫻熟地把藝術作品整合到既有環境,同時創造觀者與地景建築空間地聯繫。
《黑色方塊》雕塑由兩道碩大的鏡面不鏽鋼量體組成,並以一種平行駢列的方式矗立於公園入口通道,在自然環境中,這座地景裝置本身具有很高的實用性。根據Orekhov的構思,當人們緩緩步入巨型方塊之間,將能察覺自己處在選擇的十字路口:一條軸線是進出公園的真實路徑,另一個則是鏡象無限反射的虛空世界。
是走向真實,還是墜入無盡虛空
由於俄國境內沒有相似的便品,因此整個鏡面雕塑全在Orekhov的工作室進行製作,並用最精良的工藝水平將不鏽鋼表層進行拋光處理。對於作品的概念,Orekhov談到,「觀眾變成了參與者,陷入無盡的反射長廊。在靜態影像中,觀者運動的狀態將變得格外引人入勝。《黑色方塊》裝置的空間發展將奠基於結構――從馬列維奇的二維形式過渡到Orekhov的三維立體空間。」
這件藝術作品背後的概念,承襲了20世紀初前衛時代(Avant-garde era)著名文化巨擘所提出的哲學觀點。工業生產模式對人類傳統生活的入侵,被視為對自然系統的蹂躪與毀壞,然而整個千禧世代文化傳統正是奠基於這種破壞性的基礎上。當世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師法自然似乎也失去了其價值。
此外,技術的一日千里不僅剝奪藝術探索真理的主張,也轉化了藝術家定義自身創造力的方式――不再是對世界的反映,而是對世界的真實轉化。迄今雕塑與繪畫的再現已被視為某種「真實」的事物,不再僅是存在於理想世界的真實複製品。
圖文來源/ArchDaily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會員>,美學素養立刻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