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兩天逛完臺中花博全攻略

02-蝶舞風姿1

臺中花博占地廣闊,分屬三個地點該如何才能在僅有的假期內逛完呢?

兩天逛完臺中花博全攻略
圖/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花博第一站,森林園區。我們一走進森林園區便會感受到「舒適」感和自然香氣,這是所謂的療癒感和香氛沒有辦法比較的,另一種層次的放鬆感,在這裡很難皺眉頭,甚至會不自覺的嘴角上揚。

這是因為后里森林園區約有15公頃的廢地,已經擁有自己的生態-茂密的雜木林、老樟樹、苦楝、楓香、榕樹…等,形成了高低海拔的植栽物種的生長舞台。策展人吳書原與科博館兩位植物學家加入協助,團隊篩選出適合長期馴服於平地的高山植物,經過培育、可以適應平地氣候的中高海拔物種。如此設計出濃縮地景的森林園區,現在有700多種原始蕨類,可以說是台灣最原始的狀態。

兩天逛完臺中花博全攻略
圖/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在原始的森林裡,人類該如何生存的呢?永續家園策展人劉德輔思考並實驗,使用複合性材質建構適合在自然中生存的建築物:天花板採用太陽能光電,整棟建物電力自給自足,牆壁則以厚土加上植物纖維形成斷熱牆,讓室內溫度、濕度、CO2含量維持穩定且宜人的狀態。除此之外,與外界的自然森林並未多築高牆,而是用建物原有的牆面和農作植物大落做個區分。

兩天逛完臺中花博全攻略
圖/攝影:劉德輔

森林園區的另一角有一顆大「籽子」是藝術家林舜龍對上天的感謝。籽子是天上掉下來的種子,是上天給的禮物,讓生命得以延續。他是個歸零的想法,即藝術家要時時省思初心,就像保有「籽子」原始的面貌一樣。使用用孟宗竹與桂竹編出高15公尺,最大直徑12公尺的種子形狀結構,走在裡面會想躺下來不走,有別於森林給的寧靜感,在籽子內部能感受的是更多的沉靜。

圖/臺中花博
圖/臺中花博

同樣是巨大裝飾「聆聽花開的聲音」,由林舜龍的學生豪華朗機工主導,集合了眾人的力量創造出一朵巨型機械動力花球。以花的生命力及繽紛綻放的姿態為概念發想,會模擬植物、動物的姿態,並根據日照、風向等環境變化。除此之外加入聲音反映,不但能夠展演多元的音樂曲風,還能和民眾互動。

如果說「聆聽花開的聲音」這巨型機械動力花球代表的是未來,「籽子」便是時時體醒我們莫忘初心的人性。

圖/豪華朗機工
圖/豪華朗機工

在生態環境中「水」是不可少的元素,在森林園區發現館中,「水聲川流」策展團隊噪咖藝術,用264個晶瑩剔透的玻璃裝置與景觀設計配合,用聲音,光線,玻璃裝置來表現水。用玻璃敲擊音樂將雲成為水滴的過程具像化,水瀑和水琴用來表現水流。搭配林強電子環境音樂,呈現水從海拔3886至0的故事。水是生命初始構造的元素,水是從天上的雲降下來,形成水瀑水流到地面上,流入最低處佈滿礫石的大甲溪。整體創作包含視覺、聽覺效果十足,但在人多的時候會需要聚精會神的多站一會兒。

圖/臺中花博
圖/噪咖藝術
圖/噪咖藝術

另一個以水為主題的,便是沿著水域建構的豐原葫蘆墩公園,第五園區策展人陳宣誠融合當地氣候,延伸原先南向入口的橋體,以蝴蝶繽紛燦爛翅膀為靈感,選用多彩葉片象徵羽翼,包覆全座橋體。除此之外還增設了編織成一座花朵網床,並使用風動球裝置應用於花蕊設計,形成一處可隨意攀爬、穿梭、躺臥的空間。希望到此的民眾都能夠因為在此遊玩時能夠更多感受到空氣、濕度的不同,從中體會到水源的重要性。

蝶舞風姿/圖 臺中花博
豐蕊織間 /圖 臺中花博

外埔園區則是展現農業根本,從體現新五農價值: 「農民」、「農業」、「農村」、「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除了讓大眾從中學習到「農」、「食」文化外,並從研發育種、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等,展現新農業價值鏈。其中樂農館以「一方地,千畝田,以農為樂」為策展理念,在開闊的地景式展間,以農業、生活和人文為核心,談論土地、作物以及農人的故事。稻米、水果、蕈菇、茶葉四種在台灣的重要作物成為主展區展示背景,在其上探討台灣農業由生產、生活及至國際化的發展進程,發掘農人們「以農為樂」的驕傲。從建地到插秧,2018年底建造的稻田終於在2019年1月收割,是大眾到外埔園區首要選逛的重點。

樂農館外觀 /圖 臺中花博
呈現台灣食農教育典範小學教學成果的穀倉教室(外) /圖 臺中花博
2019年1月初,稻米收割示範
2019年1月初,稻米收割示範 /圖 臺中花博

作品・圖片提供/臺中花博
採訪・編輯/艾莉歐


2018 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於 2018 年 11 月 3 日至 2019 年 4 月 24 日在臺灣臺中登場。本次大會聚焦「生態.Green」、「生產.Nature」及「生活.People」三大主軸,並規劃后里、外埔、豐原三大園區,以生態保育、精緻農業與環境,營造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

臺中花博 交通指南 | 購票資訊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