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2025 大阪世博 6大必看建築大師設計

atl_20241224195329_160

2025年的大阪世博,除了藤本壯介以傳統木構搭配現代技術,打造的震撼「大屋根」之外,也是其他建築大師展現創意設計的舞台,從傳統工藝到永續創新設計的多元風貌,通通現身世博現場。本篇匯聚大師們傾情打造的博覽會主要設施與獨特主題展館,熱愛建築的朋友都要追起來,倘若到了現場,更是一個都不能錯過!

1. 伊東豐雄 X Shining Hat

伊東豐雄操刀設計的EXPO大廳,以其極具震撼力的簡單形式,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個以鋼材為主結構、極具雕塑性的劇場,巨大金色圓頂閃耀奪目,與粗獷牆面形成張力強烈的對比。

有趣的是,Shining Hat上窄下寬的圓錐狀量體,搭配頂部鏡面設計,營造出宛如向天空伸展、通往神秘黑洞的視覺錯覺,為整體作品賦予一抹奇幻且神秘的氛圍。內部則設有一座可容納1,900人的露天劇場,空間布局無明顯分隔,並以純白色織物覆蓋,呈現柔和且充滿未來感的美學效果。

圖片來源/EXPO2025

2.平田晃久 X Ray Garden

EXPO國家日大廳「Ray Garden」由平田晃久建築事務所與安井建築事務所共同設計,延續了平田晃久對原有景觀的深刻關注。其設計猶如模塑自然地形,多層次結構巧妙交織了人、自然與空間,呈現出一種獨特而富有詩意的建築語彙。

作為一個綜合活動空間,Ray Garden集活動場地、休憩與用餐區、展示空間及小型舞台於一體。流動的線條呼應大阪地形的起伏,多層帶狀樓板設計融合了光線、風勢與綠意,與關西地區自然皺褶與盛行風向相呼應,使整個建築彷彿由自然力量孕育而成,呈現出獨具匠心的地理美感。

圖片來源/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3. 隈研吾 X EARTH MART

隈研吾在主題展館EARTH MART中,融合日本傳統茅葺工藝與現代木作設計,營造出具有鄉村氣息的展示空間。展館模仿日本傳統農村聚落的樣貌,運用茅草屋頂這個代表性元素,象徵古老農村生活,傳統元素與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轉化了傳統生活質地。

此外,展館以食物與命運的循環為設計靈感,使用可重複利用的材料,建造出了循環型建築,預計在世博會結束後升級再利用,既符合當代可持續設計理念,也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舒適且啟發性的文化體驗。

圖片來源/EARTH MART

4. SANAA X Better Co-Being  

主題館「Better Co-Being」,由資料科學家宮田裕章領導策劃,並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組成的SANAA操刀。展館採用無牆、無屋頂設計重新定義建築邊界,強調空間與環境的互動。以簡潔的幾何構造為基礎,整體規劃致力於打破傳統封閉的建築模式,讓室內外空間無縫銜接,營造出既現代又親近自然的新型態共生空間。 

展館上方懸浮了一個11公尺高、四層的銀色網格狀罩篷,充分運用自然光、通風與透明材質,實現空間流動的理念,顯得輕盈且具詩意。人們進到這個深具前瞻性的現代建築空間,透過APP與創新觸控裝置,得以與鹽田千春、宮島達男等藝術家進行多感官互動,體驗科技與藝術的美好交流。

圖片來源/Better Co-Being  

5. 坂茂 X Blue Ocean Dome

坂茂與平面設計師原研哉攜手打造的民間展館「Blue Ocean Dome」,可說是大阪世博最夢幻的存在,夜間來逛一定充滿驚喜。這個以「海洋再生」為主題,推動海洋永續發展的展館,採用輕量化碳纖維複材(CFRP),並結合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師標誌性的紙管與竹集成材元素,降低建築設計對環境負擔。

展館由三個巨大圓頂構成,分別象徵「循環」、「海洋」與「智慧」。館內運用互動裝置與多媒體技術,引導參觀的民眾,能夠深入了解海洋生態的重要性。建築基礎採用可拆卸鋼架結構,摒棄相對耗能的傳統混凝土施工方式,確保世博會結束後能減少工業廢棄物的產生,切實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

圖片來源/EXPO2025

6. 永山祐子 X Women’s Pavilion

Women’s Pavilion由日本政府與卡地亞攜手合作,著名建築師永山祐子操刀設計,其核心理念為「When women thrive, humanity thrives」。這座展館在2020年杜拜世博首次亮相,經過改良後於大阪世博展示。

展館的外立面取材自組木,這種古老的日本工藝技術,象徵著傳統和現代之間的橋樑,也體現出品牌對於精湛工藝和永續發展的承諾。內部,永山祐子強調開放、靈活與互動的空間布局,自然光與當地植被結合,營造出了可持續且包容的環境。展館內還有沉浸式體驗空間,鼓勵社群參與與跨界對話,並打造出一個探討性別平等、共生未來的多元平台。

圖片來源/Cartier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商店會員
追蹤瘋設計臉書,美學素養立刻 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