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北京睡眠實驗室| 從廢墟到詩意,純白的再生精品酒店

1738667031671

在北京通州區太湖鎮唐大莊村,Atelier d’More 完成了 Sleeping Lab · Tang,這是其「Sleeping Lab」系列的第二個作品。該項目將一座廢棄的傳統建築重新塑造成現代精品酒店,在延續歷史痕跡的同時,巧妙融入周圍的自然與人文景觀。透過當代設計語彙與材料運用,建築不僅煥發新生,更在過去與未來之間搭建優雅橋樑。

Sleeping Lab

沿街立面的流動感——消失的雨棚,隱形的詩意

建築的改造從沿街立面開始。原建築的外觀較為零散,屋頂線條參差不齊,使其與周圍的街景缺乏連結,難以形成和諧的城市面貌。團隊在改造過程中,透過幾何手法,選擇以入口拱門作為設計核心,將其線條向外延展至建築邊界,勾勒出嶄新的結構框架。讓牆體呈現「微微前傾」的姿態,並以入口的四個角作為起點,將線條延伸至建築邊緣,塑造出更具動態感的形態。

此外,設計團隊巧妙地將牆面轉化為柔和流暢的曲面,這些線條經過柔化,最終形成一處 內凹的入口灰空間,使得整面牆不再只是單調的平面,而多了一種「流動中的雕塑感」。同時,這個內凹設計讓入口本身具備了遮雨棚的功能,卻不見傳統雨棚的存在,透過這種流動的立面設計,原本靜態的建築彷彿被賦予生命,使建築與環境自然融合,展現純白而詩意的視覺氛圍

Sleeping Lab

保留歷史的建築整容,以細節改變整體感受

改造前,這棟建築已經殘破不堪,屋頂坍塌、庭院雜草叢生,看起來像是被時間遺忘的角落。設計團隊並沒有大刀闊斧地推翻舊結構,而是用「建築拉皮」的方式來賦予它新生命——從原有建築中尋找可結合的設計元素,透過細微的調整,營造出「脫胎換骨」的錯覺,讓整體視覺煥然一新。這樣的設計不只是修復,更是一種讓老建築在現代環境中重新融入的方式,既保有歷史感,也帶來全新的空間體驗。

Sleeping Lab

順勢而為的空間規劃——讓建築自然生長

在保留原有隔間的基礎上,設計團隊重新規劃了空間配置。

  • 前院:三個房間中的 兩間合併為開放式公共空間,包括 休息區、餐廳、前台、布草間與衛浴設施。這樣的規劃讓動線更加順暢,也讓入住者能夠在開放空間內自由交流。
  • 後院:相對封閉,提供一個 私密的戶外空間,適合發呆、閱讀、冥想,讓住客在靜謐的氛圍中找到片刻寧靜。
  • 坡頂房:內部原有鋼結構已部分完成,因此延續其基礎,設計為 LOFT 式家庭套房,提升空間的靈活性與住宿體驗。

而剩下的空間則設計成 夾層式家庭套房,既保留私密感,又能善用空間。這樣的佈局不僅保留了原建築的紋理,也讓 前院、後院與公共區域 形成完整的空間對話,使動線與氛圍在動靜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整個規劃圍繞 雙庭院 展開,讓住宿氛圍在動靜之間找到完美平衡,住客無論是想靜靜放空,還是與人交流,都能找到最舒服的角落。

雙庭院設計,營造對比體驗

Atelier d’More 為 Sleeping Lab·Tang 規劃了兩個庭院,各具特色。前庭院以對稱結構與純白色調營造寧靜氛圍,而後庭院則更為封閉,提供私密且放鬆的戶外空間。兩者透過主廳相連,落地玻璃牆讓光線與視野自由流動,形成通透的空間體驗。

極簡工藝,融合當地手作美學

設計上,團隊極簡化材質與裝飾,強調手工工藝,大量細節皆由當地工匠手工製作,如雨水導管、大門、家具與床架等,降低預製品的使用,以維持整體設計的統一感與手作溫度。這種結合數位設計與傳統工藝的手法,使 Sleeping Lab·Tang 呈現獨特且富有層次的設計語彙。

Via|Atelier 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