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當我們創造出土地與人的連結時(下)

03-AIR

在編輯們眼中老是到處跑的陳宣誠說,他選擇四處駐地的原因來自於想和這個世界「結緣」。由於母親的關係,讓他明白人生有一種東西是失去後永遠都找不回來的,於是希望自己能夠去感受這些深刻的事情。;因為父親的關係讓他體會緣分的重量。

攝影 林嘉柔

| 設計的起點在於看清問題的本質

陳宣誠藉由「 駐地 」行動去不同的地方,盡己所能去理解不同的人,「…比如說我常去水患或有過災害的地方,我去那邊待著,可以透過共同的生活體驗去理解人,還有希望從中去找到設計的起點。」

設計的起點是指,我們常會有許多優越的設計在偏鄉根本沒有用處,因為我們有很多時候會搞錯問題的源頭,而把資源用在錯誤的問題上。其實如果我們可以去探究問題的根本,把資源用在解決問題,也許需要的預算不會有想像中的多。

他以團隊之前幫一個單位寫雇工購料(即在「社區做主」及「與社區長期發展結合」的考量下產生的工程施作模式)40萬的計畫, 這個計畫我們先整理水患時如何將水排掉開始,避免水患之後這個場域就可以成為聚集空間,聚集人群後可以做很多活動,泡茶、舉辦露營各式各樣的事情。他們利用這樣的空間作共食,煮老年人愛吃可以吃的食物送到需要的地方去。

這40萬的預算對城市改造或設計案來說是非常少的預算,但可以讓偏鄉或閒置的整體空間呈現變得不一樣,因此我們是否應該重新思考資源的投放方式。

|網絡資源的視野

網絡資源的概念是什麼?以台北來舉例,破除掉行政範圍改用植物、水源分布、地形…去描繪,就會發現台北其實是多層次的範圍,它的界線就會跨越行政區,這就是不同角度、網絡化來看整個台北的規劃。

設計必須要有足夠的預算才能執行,宣誠老師就開始思考「沒有預算,就不能讓事情發生嗎?」他從在各地駐地的經驗中發現,有些資源在A點也許是廢棄、用不到的,但將它移動到B點就會變成一個很好用的資源。他說自己現在就很喜歡做這件事情,把資源移來移去轉用共享。

如公部門公共空間重新規畫後會產生很多廢棄、需要報銷的材料,宣誠老師就把這些資源整理好帶到偏鄉去,這些資源就變得非常好用。 因此宣誠老師的團隊常在處理這類型難度較高的事情,必須要先把事情拆很細,設計才有辦法貼近需求,還有落實「資源共享」。

他參與的團隊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都在執行這類型的項目,先將既有資源重新分配到適合的地方,讓設計師和藝術家們可以動起來,這樣就有了動力讓事情開始。事情開始後,外界就會知道團隊是玩真的,開始相信事情會發生,資金和更多資源就會開始跑進來。

「用網絡資源的概念去看地方,就會發現很多資源都是流動的可以互相轉移利用,這種方式可以驅動很多人事,當大家有資源可以做事之後,很多事就能開始並產生好的結果。」他說。

|拉出新的觀點

當我們釐清問題的本質,使用網絡的視野看土地之後,下一步就是從中提找出新觀點,重新結緣。

宣誠老師以國美館的「野根莖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為例,各策展團隊針對主題做了各種調查之後,團隊們就必須從裡面去找一些新的觀點-如,策展過程中常在思考台灣的「野」是什麼?我們在展覽入口左方的展區,切出300公尺以上的台灣,那樣的高度看到的都是高山。然後原住民人類學家說,其實台灣人都是生活在斜坡上,但我們都忘記了;做為海報主視覺的吉丁蟲是出現在台灣300公尺以上的原生昆蟲,它的背後有大地色彩的顏色,很美,但我們都沒有注意過。

圖 國美館
圖 陳宣誠

「我為什麼會想要參與這些駐地 、地方計畫、與土地有關的展覽?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色彩,有土地與我們的關係,台灣本身有很多事物,大家都有看到嗎?」宣誠老師說,透過這各種方式把大家忽略掉的環境、歷史記憶再重新呈現出來,都是希望能藉此挖掘產生新觀點的可能。

|創造與延續

訪談當天宣誠老師和我們約在TAF空總創新基地(位在台北市仁愛路和建國南路交叉口的空軍總部舊址),由他組織的負育群帶部落團隊進駐經營已經一年的時間,團隊在這裡除了改造建築內部空間與外部地景之外,還舉辦過未來社會事務所 X 建築之外國際講座…等活動,藉由各類型實驗性質的設計與執行之後,宣誠老師對這裡也懷抱著許多規畫構想。

攝影 艾莉歐

他為我們介紹了團隊在TAF空總創新基地做了哪些事,當團隊種植的植物成長茁壯後,這裡將會成為一個自然生態公園,對於調節城市空氣與溫度將會非常有幫助。當然,前提是這塊土地兩年後仍可做為生態保育使用。

正在復育的土地/攝影 艾莉歐
在過年前長出了嫩芽/攝影 林嘉柔
團隊將這塊土的地質做了整理記錄,可以看到這裡的各地層狀況/攝影 林嘉柔
半開放式的會議、講堂空間與自然相接,十分舒適/攝影 
林嘉柔
樹枝為了陽光傾斜的樹幹並生根著土,證明了生命自會找到出口/攝影 艾莉歐
團隊動手實作,進行構築實驗與發明,企圖發展一種感知性與調節性的構築關係。
園丁小屋-由馬來西亞建築團隊窩工房結合柏油路開挖計畫發展可以隨使用需求移動的種子館、茶居、工具間、閣樓後院。
共食廚房-原軍官宿舍曬衣場,團隊重新整理了土壤排水,復育其中菠蘿蜜樹的生長,並透過不同高層的建構,形成廚房、過道、樹下平台,多層次的綠化場域。
室內多功能展演場-打開軍官宿舍的牆面,形成多孔隙、往外連結,可持續生產事件的場所,此為團隊回收紙箱策畫進行紙磚工作坊。

接下來, 宣誠老師正與幾個團隊共同規劃執行與台灣妖怪有關的大型展覽活動「一個文化的發展進程不應該只有事實,還要有想像和信仰。」宣誠老師說「地方上的信仰、風俗,對我們來說就是不可或缺的想像,說起來很複雜,但這種精神層面的事物也是我們想要去理解的。」 目前宣誠老師的團隊會先將手上有的資源都先轉運到空總基地這邊,然後再來做一些重新分配和轉流。

計畫中,於今年七月份還會有巨大妖怪在台北市遊街。如宣誠老師所說,這種能和土地結緣,又能讓想像力自由翱翔的藝術活動,的確是令人期待!


2018 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將於 2018 年 11 月 3 日至 2019 年 4 月 24 日在臺灣臺中登場。本次大會聚焦「生態.Green」、「生產.Nature」及「生活.People」三大主軸,並規劃后里、外埔、豐原三大園區,以生態保育、精緻農業與環境,營造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

臺中花博 交通指南 | 購票資訊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