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酒 浪潮一波波湧現,各國彷彿嗅到商機,紛紛開始製作具備該國風味的特色琴酒。而台灣也有一組團隊,希望憑藉「家鄉味」,不管是揉合屏東溪邊的野薑綻放,或是台灣四面環海的粼粼波光,推廣台灣的琴酒從在地化擴張到世界舞台。
趁著迎來即將在 4 月 30 日在大稻埕舉辦的琴酒嘉年華「大島琴酒節」,瘋設計邀請了三位與活動元素:琴酒、大稻埕、策展、品味相關,在業界各自崢嶸的佼佼者,與我們聊聊他們與琴酒的邂逅情史。本文專訪策展人黃偉倫,由琴酒聊到策展,再帶回生活,聊天過程中才發現,大疫之年,心中野草的強韌與不設限,仍能讓自己自由,抵達詩與遠方。
Q:與琴酒的第一次相遇?
第一次喝琴酒其實是去找一個芬蘭藝術家朋友喝。那是一個炎熱下午,我們在荷蘭的小魚村騎腳踏車騎了快三十公里,回到市集後,我們去到荷蘭一個類似傳統倉庫改裝的市場。
這個市場以一家琴酒吧作為中心,蒐集各式各樣精品琴酒,很有自己的個性,感覺是個遺世獨立的宇宙。
第一次喝到琴酒,那是一種通體舒暢,身心靈都被療癒的體驗。確切喝了哪支琴酒已經無法回想,但那個當下的愉悅、植物的香氣,直到現在都很深刻。
Q:琴酒作為六大基酒之一,扮演的通常是背景的透明,調和的角色。平常的你在別人眼中,最常扮演什麼角色?
做策展,偏重組織內容。對內,我就會變成一個很嚴謹的角色,要每天抓時間進度。每個區位發展到什麼階段、哪個空間如何配置、內容企劃、田野調查……等都需要掌握,族繁不及備載。
對外跨領域合作時,更常是去跟每個領域的人聊天,知道他們喜歡什麼,然後在每次發表中想完成什麼。比較像是輸出給靈感的角色。不論今天需要平面設計、動畫師、花藝師、空間設計師……等,經由他們能力的施展,我再拋出另一個可能的想像,在拋接之中,一起創造出更有趣好玩的東西。
有點像擔任引導的角色去跟大家討論:「好像這樣也不錯?那樣會不會更好?」,就像是琴酒去當大家的調和劑。
也可以說是划龍舟在後面喊著「加油!加油!」,Push 大家划向宇宙的那位。
Q:琴酒在您的創作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
靈感的啟發。
每次在最輕鬆的狀態下,想出來的東西是最直覺的,通常也是最誠實的。
我自己很喜歡輕鬆的溝通。當放鬆下來,就能以一個觀者的角度看事情,接著去想像這個流程、這個展覽基本的體驗。放鬆狀態下,就相對容易抓到每個人會有共鳴的部分。
「誠實去表達。不管是內心的嶄露、意念的表述,或心底最原始純真的那塊,通常都是最有感染力的一件事。」
Q:平常的飲酒習慣
跟朋友去酒吧第一杯都習慣點杯琴通寧。簡單清爽而明朗,是到任何酒吧都不會出錯的好選擇。
我的飲酒習慣跟思考方式有點像,追求不刻意、自然與順勢而為。所以也不太有追求喝得爛醉的過程,最多就是在樓梯間睡著。(?)
Q:如果想像自己是支琴酒,你會想加入哪些元素?或是不得不保留的風土與回憶 ?
木質調、親民、輕鬆,用舒服的方式去讓人感受的一支酒。我覺得我不可能只做一種耶,而且口味還會隨著季節、心情替換!
像穩居我心目中寶座的琴酒之一,就是 東京藝術書展 的發起人退休後去釀的。我就在想,如果人人都是釀酒師好像也不錯,每個人還能透過不同個性的琴酒彼此去做交流。
但如果是想保存特定場域的風土,那可能會選擇一個環境印象比較深刻的石牆。疫情以前,我很喜歡去日本的大谷資料館,那像是一個深藏地底,由奇岩怪石自成的地下城堡。這個礦場佔地遼闊方整、平均深度可達30~60公尺。大家走樓梯下到礦場一百公尺以下,就能感受到終年低溫夾帶環境獨特氣味撲面而來。
Q:這次的大島琴酒節,如果你是企劃者,你會想像一個什麼樣的環節,或是想把哪些有趣的想法加進去?
因為琴酒本身跟花草植物的連結是很深的,如果是我會想要將花藝四散。把花、人跟自然的協調都放進來。可能我就會到建國花市舉辦,如果建國花市每周末,或是每三個月會有一天出現一個琴酒酒吧的話,我覺得花市派對這個概念應該會蠻有趣的。
其實我們對事物的喜歡,如果跟它背後的故事連結得好,酒就不再只單純是酒,而是跟你生活的連結。
Q:通常如何建立策展脈絡?
工作時我很享受協作過程,也追求內在探索。
我的工作方式蠻常是把大架構抓出來,架構下回應到展覽需要完成的目標或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其他時候也就是絕大部分時間,則需要去想像如何跟大眾溝通。
像前年草率祭 Art Book Fair & More 的主題叫「開天窗」,首先是從 windows 開始,那真的是天馬行空,順其自然的靈光乍現。
疫情嚴重時,大家多半透過窗戶來望向真實世界。那時候對我來說比較大的啟發是國外有一組 campaign 發起 along together 的活動,傳達封城隔離之下,但我們還是在一起的概念。
以此呼應,再轉換到台灣對窗戶這個角度來討論,開天窗其實是以往在報紙上,編輯傳達不滿訴求的一種形式。若文章被審查,名字被抽掉,那就留一片空白欄位來抗議這種審查。
我覺得在台灣,言論自由是一個很被追求的價值。
即便知道 沒有旁觀者眼光形塑的個人不存在,我還是希望個人表達是可以很完整的。大家畫的東西不見得要很漂亮或賦予形而上的理念,就算不入世俗審美的眼,但相較之下,我們追求的是每個人都更有自己的個人信仰,然後去傳達出自己的意念,保有自己的風格。
台灣是個具優勢,能發揮的地方,大家吸收的資訊養份多,呈現出來的生活型態跟視覺風格也多。一個台灣人各自表述,如果想要的話,每個人都能自成一格。這個東西讓我們變得特別、好玩,前提是如果大家都可以包容這件事情的話。
所以策展很多時候是沒有刻意追求的。我喜歡在這樣的架構/無架構之下,提供空間讓每個人呼吸,澆灌養份盡情發揮。所以先把框架地基打好,然後再放手讓大家玩的時候,它長出來的是互相激盪,有精神而有生命感的成果。
就好像在這種思考架構之下,展演、活動其實不太需要策展人或策展方提供解答。好像只需要去引導出可能的思考方向,然後真正去尋求解答或引起興趣的,其實就會是所有參與者自發思考,對於這個議題他有什麼想法?他看完這些東西會想到、獲得什麼?
一切的重點不在解答,而是要將一切舒展,回到溝通。
黃偉倫
策展單位「草字頭 Double-Grass」負責人|藝術創作工作室「空場 Polymer」創辦人
活躍於各大重要創意事件,外界稱為「不允許無聊的策展人」。代表作包括 2021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草率季》、2019 文博會《混水釣蝦場》、《赤松音呂》聲音裝置展、《少少醒 × 少少睡–芬蘭當代藝術家 KUSTAA SAKSI 亞洲首展》等。
◼︎ 2022 GIN & TONIC PA 大島琴酒節〈感。琴〉活動資訊
|日期:2022.04.30 Sat. – 2022.05.01 Sun.
|時間: 13:00 – 20:00
|地點:大稻埕 生活文化街區(南街為主)
最後倒數!購票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瘋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商店會員
追蹤瘋設計臉書,美學素養立刻 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