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瘋設計專欄-瘋狂且執著的進化之路
2019年瘋設計迎來十周年,而團隊的「#10YearChallenge」 跨足建築,室內,設計,藝術,美學與展覽領域不斷嘗試與突破。「十年瘋設計」將透過挖掘每個專業領域的狂人,帶大家一起走入瘋狂且執著的進化之路,繼續挑戰下一個十年。
Q1. 你是誰?請簡短的描述自己。
我是唸工科出身,但是最後做文創產業,距離很遠,也許可以說無心插柳柳成蔭。我是天秤座的,天秤座就是好交朋友、過動,我沒有辦法很安靜地坐下來,也比較有資訊焦慮症,隨時希望能吸收更多。
Q2. 請描述自己的個性及行事風格
基本上我覺得是個很認真在工作上面的人,A型天秤座,有時候很急──我會跟同事說沒關係慢慢做,但過5分鐘會問說你做好了沒?因為做創意工作,老是胡思亂想,隨時都在做有的沒有。
Q3. 策展至今,和自己最像的和最不像的類型分別是?
我在這個行業已經三十年了,各種活動都參與過,而文創產業是一二十年前政府才開始發展的,比較著重在策展、表演。跟我類型比較像的例如「顛倒屋」,這是時藝自創的IP,相當成功,是玩得很開心的案子,因為從無到有,又可以得到那麼大的迴響,甚至輸出到台灣以外的地方。我覺得是又有趣、又好玩,又有台灣風格的。
我們做的類別很多,有很多不是我熟悉的。像幾年前做了電玩LOL的展覽,是同事提出的,在那個展覽前,在台灣也沒有辦過以電玩為主題的收費展。雖然我對電玩一點都不熟悉,但想支持同仁的想法創意。
Q4. 2009年時你在做什麼?
十年前對我來說是特別的時間點,那時間是我進聯合報系二十年,剛好是工作轉換的時間點。在猶豫要離開原來工作要跳到其他媒體,那是我工作職涯很重要的時間點。最後決定是轉換工作。
Q5. 2029年的時候你會在做什麼?
理論上十年後工作應該超過四十年,我應該會轉換到非營利組織。一方面沒有體力去幹現在這種活,因為太勞心勞力。我們確實有一點感覺,不是二三十年前可以這樣,我現在都要出差,確實會累,預期十年後沒辦法這樣做。也許我在十年後生活無虞之餘,能做一些公益的事。藝文產業有公益的產業去推動 。
人稱標哥的林宜標,採訪時走進辦公室十分親切無架子,這位策展重份量前輩,與台灣策展史同步向前,這起步一走,就過了半個甲子。
從美好年代而來,變身征戮戰場的百勝王
林宜標的策展人生,是在《民生報》工作時開始的。在報紙蓬勃的年代,發行人王效蘭捨棄廣告,將報紙盈餘經費用來做實體活動,讓同事根據不同版的屬性需求,開設各式活動,後來更引進國際性展覽,讓民眾能更貼近世界。林宜標回想,那時沒有營利壓力,只要把展覽辦好,虧錢也能笑稱在做社會公益。「那是個美好的年代。」林宜標懷念道。
然而十幾年來,隨著媒體生態發生巨變,報紙不再有餘力支持展覽作業,從得獨立自足,最後更要變成獲利單位。換了位置,腦袋當然也要換──單純策劃優良展覽,但因曲高和寡等原因而導致虧損,就變成是件過於奢侈的事了。
如此環境,也讓林宜標在說到一個展成功與否,總能列出精確數字:在歷史博物館的米勒展來了67萬人次、文創商品賣出1.6億,為藝術家個展達到一個里程碑;長毛象在台北和台中共創100萬人潮,而平均票價4000、總計14萬票的太陽馬戲團展覽,也在開演前三個月賣光。對林宜標而言,每個案子都是同事共同費心盡力的成果,而做為團隊領頭的他,默默扛起業績責任,並屢屢創出令人驚豔的佳績,在聯合報系時,更是連年在社慶時受到表揚。
娛樂刺激當道,難忘社會使命
如今台灣商業策展百花齊放,光是今年台北的暑假檔期,大小展覽超過二十場,其中動漫娛樂類當道,少有藝術展。
內行人才知道,展覽主流型態改變的真正原因。林宜標表示,前者場景輸出、公仔裝置等常是在台製作、做互動裝置,少有為要保護真跡衍伸的種種問題,然而後者,則需要高額借展費、來回運輸費,並要為真跡保高額保險,且根據出借的館方要求、對展場規格要求高,還得與全世界搶而需要在兩三年前就開始規劃,千辛萬苦地籌劃執行,卻因藝術品不具流行性而無法擁有亮眼票房。
成本高、籌備時間長,並且在現今觀眾更偏好重口味、流行元素強展覽的環境下,更顯如今仍在辦藝術展的堅持。可說縱使賺錢要緊,然而「引進好的展覽,提升台灣文化藝術的層次」,這樣的執著與使命,早已深入林宜標骨髓,讓他願意不斷地在商業展覽中,自願肩負教育責任,如此執著,讓編輯不禁思忖,人人口中的一聲「標哥」,隱含多少敬意。
攝影/AJ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