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長期住在中國的傳統巷子中,深受巷弄生活的建築和街道啟發。他發現,家的各種功能並非都在家裡完成, 社區鄰里間的互動和共享空間,反而更是生活的主體。
有感於此,他開啟了一項名為【400盒子的社區城市】的考察計畫,並與中國極具代表性的開發商「陽光100」合作 ,進行了一系列對中國城市中,未來年輕人生活居住的共享社區的研究。
想像用盒子組成的社區
青山周平的團隊深入觀察後發現,對居民來說,巷子的菜市場是家裡廚房的延續,路邊放置的長椅和舊沙發成了家裡客廳的一部分,整個街道的設施都被當作自家的一樣自由使用。這街上的人群、豐富的居住功能和悠閒共享狀態創造出令人愉悅的城市居住氛圍。
同時,在北京或上海的巷弄的傳統城市空間,每天都自然發生的各種共享生活。諸如:放在路邊的各種傢俱、板凳和椅子、沙發和桌子、晾衣服的地方、灶台、觀景植物、儲物櫃、健身器材、鳥籠、掃帚、洗衣機、床,這些本來應該屬於家庭室內獨有的部分都出現在巷弄的路邊供左鄰右舍使用。
也因此,當居民在一起乘涼、一起做飯、一起圍觀下棋、一起觀花賞鳥的生活場景裡,在共同使用著椅子、灶台、柴米油鹽的時候,這些傢俱就成為了一個契機使人們在周圍自然產生了各種交流和活動。
【400盒子的社區城市】就是根據這樣的觀察得出的未來共享社區生活的一種可能。
像盒子般,把房間最小化
一般而言,公寓住宅用實牆會將房間相互隔開,劃分出廚房、洗手間、臥室等區域 ,並把沙發、收納櫃、桌子等傢俱佈置在房間裡,形成私人的室內生活空間。與之相對,青山周平的團隊在新的共享社區裡把房間單元最小化,並設計成能夠像傢俱一樣隨處移動的盒子,以此取代傳統的房間。
基於對傳統都市中的共享空間的研究,團隊把平時房間內部的多種多樣的傢俱全部佈置在盒子外面。而廚房、洗手間、淋浴間、洗衣房等需要連接供水和排水管的功能則全部共用,集中配置在樓層的中心。
每個人的房間由兩種要素組成,包含單人床的盒子(寬1.8M×長2.4M×高2.4M),以及盒子的外面可以自由安裝的傢俱。
盒子的下面安裝了滾輪,可以自由移動。傢俱組合包括了玄關櫃、書架、衣櫃、工作台、書房等不同類 型,可以根據各種住戶的喜好和需求自由選擇後組裝在盒子的外壁上。例如:喜歡書的人可以選擇大書架和書房,來創造自己喜歡的閱讀空間。
當人們把自己喜歡的書放在書架上,坐在沙發上閱讀,經過的人通過觀察主人喜歡的書籍和傢俱陳設,有著相同喜好的人自然就會產生交流並聚集到一起。如果移動盒子,聚集幾個愛書者之家,周圍空間就變成了圖書館,變成像朋友家的書房那樣的共享閱讀空間。
串連盒子,創造新空間功能
當然人們也可以租1–2個「盒子」來發展自己的小型事業。書架組合能組配成書店、衣櫃組合能組配成服裝店、工作台組合和沙發組合配成咖啡吧、花房組合配成花店,或者放到Airbnb作為民宿出租,變成英語教室、紅酒沙龍、DIY傢俱的木工教室等各種共享和體驗生活的場所。
盒子之間的空隙則可用來放置公共的桌子和沙發、書架、健身器具或者佈置成可以休息的花園,供人們交往活動。人們可以在早上太陽升起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做瑜伽;週末可以約上喜歡烹飪的朋友使用設備齊全的廚房聚會用餐;或者在工作日獨自擁有一整張寬大的桌子安心工作。
儘管每個人完全擁有的私人空間變得狹小,但在普通公寓裡無法像這樣滿足日常生活的同時也獲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共享空間,更不要說可以和更多的陌生人自然的產生聯繫,並且密切交往。
「家化」將成未來趨勢
整體而言,在這個【盒子的共享社區】中,既有居住空間,又有工作空間;既有小型店面,又有教室和開展的活動的場所。在過去私人生活空間的「家」中插入居住、工作、學習、休閒、交流、生產等各種城市功能,簡直就像在家中展現縮小版的城市空間。
同樣地,青山周平的規劃團隊預測,未來城市的「家化」也會加速發展。他們發現,近來辦公大樓、大型商場、咖啡店、服飾店、書店、圖書館、大學、劇場、公園等城市空間中,出現了類似家一樣的地方。共享型社區預示著一種超越近代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概念的「城市化家」、「家化城市」,城市和家渾然一體的環境即將出現。
圖文來源/B.L.U.E. Architecture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