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 4 月 25 開放的新北市美術館,由姚仁喜的大元建築工場主導設計,從 2015 年進入設計階段,再到 2025 宣布開幕,是新北市籌備逾 20 年、首座面向國際的公立美術館。期待能創建一個融合景觀改造、生活美學、文化觀光與科技創新的藝文公共空間。
為慶祝開館,新北市美術館也將於 4 月 15 日提前開放「戶外園區」,作為美術館主體策展空間的延伸,包含「藝術街坊」、「圓頂藝術空間」。此外,園區周邊還將展出 9 件長期性設置的公共藝術作品,為大眾提供多元的藝術體驗。
錯落的銀色流瀑「蘆葦中的現當代藝術館」|「陶管設計」陶瓷之鄉的地域印象
新北市美術館選址鶯歌溪與大漢溪匯流的三鶯新生地,整體地勢如同潺潺溪流中的一座島嶼,建築被山水景觀環繞。北側可眺望龜崙山,南側則俯瞰大漢溪蜿蜒而過、欣賞壯麗的雪山山脈隨四季更迭。在這裡,藝術不僅存在展廳內,建築本身以及周邊的景色也成為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
建築設計以「全民美術館」為核心出發,設計靈感源自當地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融合乾涸河床、老街與磚瓦建築的懷舊氛圍,以及秋冬季搖曳生姿的蘆葦,呈現出一座既現代又具未來感的建築形態—— 3166 根直徑 20 公分的圓柱噴砂鋁管,組成的深淺錯落的銀色音符,弱化建築物方正盒子的既定印象,賦予建築律動感的詩意,也轉譯出台灣獨特銀白蘆葦的搖曳線條。
取材陶瓷之鄉鶯歌
這些鋁管的內層採用陶管設計,不僅呼應鶯歌作為陶瓷之鄉的地域印象,更具實用性與環保意義。陶管能有效降低熱吸收,進一步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展現對環境友善的建築理念。美術館在建材選用上,也以在地為優先考量,大部分材料皆來自台灣製造(MIT),不僅降低了運輸碳排放,還支持了本地產業。這種結合傳統與創新的建築設計,充分展現了文化與永續的相輔相成。
從建築也能看出姚仁喜建築師與大元建築工場過去常使用的幾何建築語彙,前瞻性的技術與建築表達,以 20 世紀以降的現、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為核心,展現出強烈的幾何性格與遊戲感。在感性與理性間游刃,既能是「企業總部操刀手」,也能是「美術館的靈魂創造者」——建築師姚仁喜認為,好的建築不僅要完美地滿足功能的需求,重要的是,能觸動人們的審美、情感、記憶、甚至心靈。在建築的實用性(practical side)上,詩意性(poetic side)的直搗靈魂。
地景與建築的和諧共生
地面層由清水混凝土打造的「藝術村」展開,內含藝術街區與雕塑露臺,營造出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全民美術館空間。遊客可自由漫步於戶外露臺,探索周圍的咖啡館、工作坊與餐廳。
這些空間依循鶯歌與三峽老街的佈局方式進行規劃。此外,還可以參與多樣藝術活動,例如戶外裝置藝術的欣賞、沿著磚道攀登至山丘頂端,俯瞰壯闊的景色。
耐候鋼人行景觀路橋,踏入充滿探索樂趣的美術館藝術村
「藝術村」以原始混凝土質感展現大漢溪侵蝕地形的地理特性。建築的混凝土牆面以斜向排列的杉木模板壓紋為特色,並搭配頂部與側面的粗糙鑿刻表面,形成對比鮮明的視覺效果。粗糙的混凝土牆與磚石鋪設的道路構成曲折多變的空間,創造出一個自然與藝術交融的氛圍。
入口處的人行景觀路橋採用耐候鋼材建造,隨時間推移會產生獨特的色澤與質地,與美術館模糊而動態的外立面相輝映。這座橋作為入口,帶領訪客踏入充滿探索樂趣的美術館空間。
設計結合自然與人工,獨特的建築外立面由高度與長度不一的鋁管組成,搭配不同深淺的三色鋁板縱向排列,呈現錯落有致的韻律。遠看時,閃著光的線性立面,遮掩了館內展廳的實體結構,同時映射出周圍變幻多端的自然景觀,吸引遊客走近,細細感受建築的動態美感。
藝術館的主要建築由鋼結構構成,懸浮於「藝術村」之上,方正的外型隱藏於高低錯落的「蘆葦」鋁管間,提供寬敞靈活的展覽空間。一座宏偉的階梯引導訪客前往二樓挑高大廳,通往四類展示空間:一般展覽室、大型展覽室、國際展覽室與特展區。
建築頂樓設有花園餐廳,賓客可在用餐時欣賞大漢溪的廣闊景致,另有獨立的管理中心與收藏庫動線設計,提升運作效率與安全性。
新北市美術館作為即將誕生的藝文生態園區,以構建「綠博物館」典範的野心,期待賦予城市美學新樣態,成為兼具專業與公共性的藝文場域。
【新北市美術館】
地址: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 300 號
官網
【延伸閱讀】
nendo 領軍勤美術館開幕首展《OUTLINES IN BETWEEN》,睽違 8 年來台,亮點一次看!
水上絲帶走向玉湖美術館|Aedas 雙環玉石立面
Via|大元建築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