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跨域設計的想像顯化師——陳青琳專訪

cheng

「我知道聽起來很怪,但我的每一個作品都是這樣開始的……」說這句話的是近年大放異彩的深度設計工作室藝術總監陳青琳。

她的腦袋像是一台 VR 頭戴顯示器,開關啟動就開始高速運轉。而她本人也如科幻影集中的後人類,隨著眼神失焦、意識啟航,腦中早已開始輻射出各式幻想與圖像,讀過的文字圖片素材如靈感活泉,傾注到思考的宇宙,創作緊接成形。

素材丟到陳青琳腦袋中,會直接輻射出各式圖像,創作則從這裡開始。(作品《魂囚西門》主視覺,圖片提供/陳青琳)

陳青琳畢業自復興商工、台灣藝術大學圖文系,自小愛上畫畫後就再也沒有停過。入行超過十年,以藝術創作者身分出沒、參展,也以設計師身分打造各式品牌、產品與活動視覺,從業以來橫跨各種媒材與領域。

近期作品大至 2023 台灣燈會「光源台北」主視覺,以及即將在高雄駁二 C7 動漫倉庫開展的《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網路遊戲「天堂」的 VIP 禮盒包裝、改編自華文奇幻小說的《仙靈傳奇:闇石再起-實境解謎遊戲》等,都在她的守備範圍中。狀似游刃有餘,她卻不諱言,每一次的自己都會過度認真,幾乎是把整個人投入、毫無保留的那種用力。

作品《儚─恐怖成語故事》書籍封面設計。(作品提供/陳青琳)

畫畫是下過苦工的果實 真實感則是創作的堅持

老是有人問陳青琳靈感從何而生,她其實難以解釋,腦中的畫面屬於另一個次元,會在那個宇宙裡自由蔓生,有機到無從考究起源,而她只是負責將那些畫面透過自己的手跟工具,帶到現實這個次元。

「我喜歡看著一個真實世界的東西,直勾勾地盯著,接著會從中看到一些虛擬的東西。像是浴室裡的一個水漬,我越看就越像一隻狗。」她總是在真實裡發掘虛擬,也擅長在虛擬中注入真實。陳青琳習慣在畫畫的同時看影片,近期偏好紀錄片與社會事件,對「真實」的著迷也進入她的畫風之中,成為她畫作的特色。

日本漫畫無疑是陳青琳小時候的最愛,伊藤潤二則是心目中永遠的神,近年更是熱愛臺灣漫畫。多元的喜好並沒有讓她的風格迷路,反而長出獨樹一幟的模樣。她總是比業主更吹毛求疵,也從不選簡單的路走,儘管如今凡事都能在科技輔助下快速長成,她依舊堅持一筆一筆畫出心目中的圖像。

2018 年她為歌手謝震廷首張創作專輯《愛麗絲 Where Are You Going?》製作裝幀,手繪的封面色彩溫暖繽紛,描摹著腦中裝滿想像與色彩的創作者謝震廷。這是在她深入了解創作理念、細細聆聽每一首歌,甚至閱讀整張專輯的歌詞與文字所產出的畫作,奇幻與寫實並存,卻又充滿想像空間,令人印象深刻。

謝震廷首張創作專輯《愛麗絲 Where Are You Going?》製作裝幀。(作品提供/陳青琳)
謝震廷首張創作專輯《愛麗絲 Where Are You Going?》製作裝幀。(作品提供/陳青琳)

今年初電影《壞男孩》上映,導演游智涵邀請她手繪 5 位角色,也呈現手繪電影看板的風格。手繪於她不難,卻只因為導演一句「好像有一點點不像⋯⋯」,就在她的自我堅持下反覆重畫了主角之一的巫建和數次,直到每個人一眼都覺得「好像巫建和!」她才願意放過自己。如此極致的追求與求好心切,往往讓她付出比常人還要多的心血。

有趣的是,陳青琳從來不覺得自己會畫畫是一項天賦,「如果一個人這麼喜歡畫畫,每天都畫,而且樂此不疲,那就一定會畫畫,也一定會長出自己的風格。」她誠懇地剖析自己的繪畫養成,也自嘲她的作品不會有人想抄襲,「多數人不會想抄襲過於繁複,市場受眾又小的風格。」她笑說,自己只是一個真心熱愛畫畫,每天畫,認真付出大量努力累積而來的地才。

學習新事物,是讓引擎持續運轉的關鍵

蔡健雅《Into the Wild》音樂MV創作。作品提供|陳青琳

對比大腦的轉速,陳青琳的說話速度一樣飛快。她就像是啟動引擎的拉繩,總是自己手動拉到最緊最滿,帶動「陳青琳」這顆引擎全速運轉,燃燒也在所不惜。

如此的她,一直都對有趣的案子來者不拒,筋疲力盡也甘之如飴。2015 年接到人生第一支動畫 MV——Easy Shen《小傾心大爆炸》,讓她初嚐結合所愛所學,再加碼挑戰新事物的滿足感。彼時的她聽著歌,咀嚼歌詞與創作脈絡,等著腦海中的小小動畫成形。她在紙上畫下各式各樣的靈感輪廓,一疊疊筆記乍看沒有邏輯,卻是她將一幀幀畫面拼湊起來的重要線索,完成動畫的滿足感她銘記至今,挑戰新事物的快樂也成為她往後再苦再累都還保有熱情的原因。

「對我來說,沒有新的學習才是最焦慮的事。」從業 15 年來,陳青琳幾乎沒有停機的時刻,即便休息,也總是在焦慮沒有學習新東西、沒能為自己這顆引擎上油。她的不設限讓屬於陳青琳的設計從來沒有盡頭,不管是網站、平面、包裝、裝幀,甚至動態影像、織品、裝置⋯⋯只要勾起她的興趣,能力所及,她就會付諸熱情與實驗的興趣埋頭嘗試。

2023 台灣燈會「光源台北」主視覺,她以台北實景作為 3D 建模的材質,融入數位媒材之中,緊扣土地與人的連結,呼應著現階段她對設計的思考核心,是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更在乎的設計脈絡,不再只是為了美而創作。

第30屆金曲獎主視覺創作,展現陳青琳跨出繪畫的視覺設計能量。(作品提供/陳青琳)

最愛的臺漫 最具野心的策展

過去她的畫作經常被邀展,或受邀從個人角度進行創作,但今年 5 月底在高雄駁二 C7 動漫倉庫開展的《你家轉角開一間漫畫店》,將是她第一次挑戰以策展人的身分為其他創作者策劃的一檔展覽。

她不只一次認真表示,「漫畫是我從小到大最入迷的東西。」臺灣大眾對漫畫的認識多半從日本漫畫開始,她自己亦然,「但我們明明自己有這麼好的東西,不認識臺漫真的太可惜了!」可以把心目中熱愛的臺灣漫畫家和作品兜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推薦給大眾,對她而言意義非凡。

第一次以純策展人的角度企劃,展覽裡頭完全沒有陳青琳這個人的存在。「我的角度全然從推廣這群超有才華的臺灣漫畫家與他們的作品出發。而我全心全意熱愛他們的創作,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他們。」本著自身對臺漫的熱情,儘管策展一事讓習慣單打獨鬥的她吃盡苦頭,依舊讓她堅持著將挫折和困難化為動力,打怪般一一解決難題,將展覽往心目中的完美推進。

誠品 30 信義藝術計劃「越夢」展覽,陳青琳嘗試不同的空間與創作展示。作品提供|陳青琳、誠品書店

除了精心規劃的觀展脈絡,她也親自邀請五位心儀的臺灣漫畫家為這個展覽進行全新創作。一個人拼命慣了,陳青琳面對策展這樣集結眾人之力的戰役,起初顯得左支右絀。

「其實我滿不自信的。」說話如機關槍般快速的她,吐出這句話卻花了一會兒。「做展覽跟創作完全不一樣,創作我可以獨自完成,但展覽完全不能只靠我一人。」不是不願意承認,而是她同時間也在另一個次元糾結著進行中的種種計畫,思考著如何執行才能趨近完美。如今,隨著展覽逐漸成型,夥伴的稱讚也如定心丸,她的期待之情更溢於言表。

還沒學會放鬆的人生,練習與太用力的自己和解

過度工作的陳青琳,不諱言壓力早已擠壓到身心,去年她開始騎腳踏車。過去不太會騎車的她,卯起來可以一路從中和騎到淡水,她沒有將騎車視為運動,純粹沉浸在騎乘時的快感,也在騎車的過程中,慢慢撿回自己散落的靈魂,與碎片般的生活。

小小的工作室裡堆滿陳青琳長期累積的工作手稿,都是她腦中的創作碎片。作品提供|陳青琳
小小的工作室裡堆滿陳青琳長期累積的工作手稿,都是她腦中的創作碎片。作品提供|陳青琳

她笑說校園講座常有學生問她,不做設計師要做什麼?「太多事情可以做了吧!」她嚷嚷著當大廈管理員、計程車司機都可以啊,「我之所以當設計師,是因為我已經做這行做很久了,累積了一定的資源,也很有成就感,但沒有非做這件事不可。」

與此同時,創作以外的陳青琳又像是搖擺不定的天平,一邊提供學子實際的建議,一邊又擔心扼殺他們追尋夢想的心。不自信讓她無法肯定地傾向某一側,唯有在腦海的創作次元裡,她才能全然沉浸,不用擔心達不到自己設定的完美目標。

可以確定的是,陳青琳對世界的好奇心還沒到盡頭,創作的火苗也還在燃燒,腦袋更持續在高速運轉,儘管她偶爾會低潮到想要中止一切,與自己和解彷彿是道亙古難解的練習,但骨子裡的她,依舊會在接收新挑戰時,再度在好奇心與想像力的驅使下緊抓引擎的拉繩開 Turbo,燃燒熱情,持續在現實與想像的次元間切換。

近期推出的線上遊戲《天堂》VIP香水禮盒包裝雖然已有既定的角色圖像,但陳青琳依舊仔細雕琢每個角色的細節。作品提供|陳青琳

陳梓童《TIFA 陳梓童》專輯創作。作品提供|陳青琳

作品《逃走鮑伯》專輯裝幀創作。作品提供|陳青琳、睦木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Pans 璞安高級珠寶體驗展作品創作《樂園遊蹤》。作品提供|陳青琳

《敢愛就來Dare to LOVE》桌遊設計。作品提供|陳青琳、迷走工作坊 Mizo Games

撰文|Stella Tsai
提供|臺北文創
編輯|Ariel Chang

延伸閱讀|Snøhetta 突破自我的高科技 Vertikal Nydalen 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