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銀髮共居新主張:挪威第三大城 Stavanger 打造人人共享的微型烏托邦

Vindmøllebakken_by_Helen_Hard_Foto_Sindre_Ellingsen_H1A0820

超高齡社會已成全球趨勢,各國無不祭出措施因應伴隨而來的需求,「住宅」又因與生活品質直接相關,也讓「銀髮共居」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課題。位於挪威第三大城 Stavanger 的一處新社區,即是值得關注的案例之一。

自己的房子自己蓋:參與式設計

這個社區名稱為「Vindmøllebakken」,由設計團隊 Helen & Hard architects 與地產商 Kruse Smith 合作完成新社區規劃案。

這個由40個共享居住單元、4棟聯排住宅和10棟公寓樓組成。每棟住宅都是3-5層的低層建築,並參考了周邊社區的建築傳統,採大量木構件建造而成。

Helen & Hard

建築師有感於過往的住宅設計,總是缺少對現有社會需求的回應,因此這個計畫的起始就是基於共享(Gaining by Sharing)的而模式開展,在規劃社區的過程中,公寓的住戶充分參與了設計和開發,提供各種居住需求和建議。

Helen & Hard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未來住在其中的,可能是想要有更長時間在家居住的老年人,可能是承受著孤獨感的獨居者,亦或是僅僅希望生活過得能更豐富的人,因此建築團隊希望能透過更具社會性的設計,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

Helen & Hard

比起一般的公寓,這處社區空間稍為小了點,卻配置齊全。所有居住單元都圍繞著面積約500㎡的共享空間,象徵著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擁有一處屬於自己的空間。這個共享空間是建築的核心,方便著所有人到達,並鼓勵住戶在此進行交流和休憩。

這是一個兩層樓高的寬敞大廳,裡面種植了花草,毗連大廳的空間就是共享廚房,方便所有人在此享用餐點,除了交誼和用餐空間,這裡還設置了工作室、客房和等候區,創造了一種溫暖而平靜、像是大家庭一般的氣氛。

Helen & Hard

大廳裡圓形劇場/階梯的設計,也象徵了開放式樓梯的功能,人們只要沿著樓梯就能通向公寓,再遠還可以通向圖書館和屋頂的溫室。在創造人群聯繫的共享空間的同時,也提供了居民選擇不同嗜好的自由。

© Sindre Ellingsen

隨著第一批住戶的搬入,他們自發組建了22個社團,並匯聚大家的資源,來管理共享空間與設施的使用,擔負起共享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職責。這其中,包含了廚房小組、園藝小組、共享汽車小組,甚至還有一個藝術策展小組。

© Sindre Ellingsen

國際案例值得台灣借鏡

近年,共享住宅吸引許多社會學家的注意。據美國國家共享住房研究會(Cohousing Research Network, CRN)統計,在共享住宅中生活的人,有96%認為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有75%感覺他們比同齡人的身體更加健康。

共居住宅在全球已成為主流趨勢,相比傳統住宅,它最重要的意義是:讓居民在參與規劃和開發過程,並如願住進自己理想中的家園。台灣雖起步得晚,近年相關議題的討論愈發開展,國際遍地開花的案例,或許可作為借鏡。

© Jiri Havran
© Stian Dirdal

圖文來源:ArchDaily
買藝術、玩設計、聽課程,成為瘋設計商店會員
追蹤瘋設計臉書,美學素養立刻 Level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