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用手繪穿梭時空記憶,來一趟自己的台南日式建築旅行|跨海專訪渡邉義孝

111111128101

臺南的「地靈」是什麼?
臺灣的日式建築,其實和日本建築大不同?
想要更好地感受置身空間的體感,記下心中對建築觸動,可以怎麼做?
進行老屋保存時,要掌握的核心精神是什麼?


一名熱愛臺灣的日本建築師渡邉義孝,至今累積有數千處臺灣日式老屋研究與繪圖筆記。2022 年出版《臺南日式建築紀行:地靈與現代主義的幸福同居》,分享他溫柔又不失趣味的觀察,讓我們重新凝視人與建築的關係。來看瘋設計獨家的跨海專訪。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渡邉義孝今年在台由鯨嶼文化出版《臺南日式建築紀行》。(作者照由渡邉義孝提供,周友達攝影)

有關場所守護神……

Q1:《臺南日式建築紀行》的副標題為「地靈與現代主義的幸福同居」。您提到比起臺灣他處,臺南更能讓您感受到場所守護神──「地靈」的存在。可以多描述一些,您心目中臺南的「地靈」是什麼樣的風格、形象或印象嗎?相對而言,日本什麼地方,也特別能讓您感受到「地靈」呢?

渡邉:臺南,比起臺灣其他城市,擁有更多「17世紀以來發展的持續累積」,大範圍的城市化進展的背景,以及日本統治時代市區改正的都市計畫,在與已成形的市鎮風景共存的形式下推進。主要幹道並不是一下子鋪了全新的道路,而是沿著城牆鋪設,是如此特殊的經緯。

我認為,「近代型的都市」與「17世紀以來人們生活的積累」的同居共存,是創造出臺南那樣少見的珍奇都市景觀的理由。這種共存,具體表現在外來者「很快就會迷路」的體驗上。從整然的大路往裡走,馬上會碰到蜿蜒的小徑。並排著磚造和土角厝老屋的街區,必定會看到廟,供著不知道是誰放著的供品。近處曬著衣服。人類生活的營生在此積累,延續了幾百年。我感覺這邊的街區,籠罩了建築、生活和歷史渾然一體的精神。對我而言,那就是感受到地靈的瞬間。

在日本,我特別感受到地靈的地方啊……,像是尾道鎮上細窄的小路。日本戰後的法律規定道路寬幅必須超過 4 米,不過,更久以前時代的住宅區,有很多 2 米或 2 米以下的道路。那些興建於狹窄道路中的木造住宅群,現在依然散發出當地特有的祕密生活氣味。

尾道山手西土堂的城鎮風景, 松翠園大廣間尾道空家再生計劃。(渡邉義孝提供)
尾道・天春的石垣菊間瓦。(渡邉義孝提供)
尾道・長江空屋。(渡邉義孝提供)
尾道建築塾,尾道空屋再生計畫,津留邸。(渡邉義孝提供)
尾道日落,淨土寺。(渡邉義孝提供)

臺灣風土的日式建築其實很有特色!

Q2:請為臺灣想要親近、認識日式建築的大家,分享幾個路上觀察的切入點。由於氣候差異,臺灣日式建築與日本傳統建築有何不同?能否以臺南的日式建築為例,為讀者們略為說明?

渡邉:我想先建議大家用筆記做素描。光是拍照的話,不容易理解建築,若能從畫屋頂的線條開始,就能理解「切妻」、「寄棟」等建築細節的意義;畫窗戶,才會發現「洋館的窗戶,是縱長方形的啊」;動手畫勳章飾……會陷入「啊真是的」的心情,理解到建築職人的辛苦。

臺灣的日式建築裡,如果我們仔細看「和風建築」,就能充分理解到「臺日大不同」。首先,是基礎很高。除了雨天以外,溼氣平時會從地上散發出來,還有白蟻當然也是從地面出來的。所以,在高溫多溼的臺灣,不像日本一樣大量使用木頭,而是疊上磚瓦,做出較高的基座。因此,外牆的下方可以看到雨淋板往外伸展(圖中三角形板子的部分)。這是日本和風建築幾乎看不到的特色。另外,南京雨淋板的邊緣以板金覆蓋,出窗下方設有通氣窗等,也可以說是臺灣特色。建築,在追求實用和美的同時,也對應當地的風土氣候而進化。看出那些進化的痕跡,是我路上觀察的樂趣之一。

切妻(懸山頂) 寄棟(廡殿頂)的簡易手繪示意圖。(渡邉義孝特別提供)
臺灣日式建築外牆下方,可以看到雨淋板往外伸展(圖中三角形板子),這是日本和風建築幾乎看不到的特色。(渡邉義孝提供)

自己也可以動手~ 建築旅行的有感筆記

Q3:對於想要更好地感受置身空間的體感,記下心中對建築觸動的一般人,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些起步與練習的經驗談?例如可以做哪些功課?在旅行途中手寫筆記或手繪,有沒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

渡邉:手繪筆記的做法五花八門,其實因人而異,我覺得就用「自己的做法」就可以了。我在意的是,「畫出來的東西,能不能讓將來的自己在重讀的時候,可以馬上想起來、迅速理解」。所以,我也會用漿糊貼上車票、收據、酒標或報紙文章等。

要用語言來表達空間,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困難吧。當初我也是一樣的。對此,我有兩個提議:第一,我會拿著建築評論家的書,拜訪書裡提到的教會和民宅,試著進行一種「疑似體驗」。透過這樣的經驗,學習前輩將建築「化為語言」的方法。

第二,就是要「認識名字」。無論是哪種領域的世界,知道名字,能夠分類,是學習的出發點。不妨先記住「雨淋板」、「牛眼窗」、「面磚」等名字,如此一來,從明天開始,「建築物的細節」一定就會自然而然躍入你的眼裡。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為了幫助自己看到就能馬上想起來旅行的當下,渡邉義孝的筆記貼有高鐵車票、計程車收據等物件。(圖/鯨嶼文化提供)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記得術語並用繪畫理解建築的細節。(圖/鯨嶼文化提供)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渡邉義孝具備涵納地理與歷史的目光,並真心喜愛臺南小巷的魅力。(圖/鯨嶼文化提供)

「建築,是多義的記憶裝置」

Q4:您在書中提及:「一棟建築,會刻上各種不同的記憶,這是看建築時很重要的視角」。除了欣賞臺灣日式建築之美,您也有許多令人動容的,身為日本人的歷史省思。請問在建物承載多種記憶的情形下,您認為在進行保存時,要掌握的核心精神或態度是什麼?您如何看待臺灣的老屋活化,多轉為餐飲用途的現象?就您的意見,建物本身的場所記憶與活化用途需要有關聯嗎?在臺南,您最喜歡的老屋活化案例是什麼?

渡邉:關於歷史建築的保存,我想日本有日本的做法,臺灣有臺灣的做法。尤其和近現代歷史深刻連結的建築物,要評價真的很難。不過,不論是什麼樣的建築,都會有研究者仔細調查後發現「這部分絕對不能改變」的核心。如果能確實掌握好建築的核心重點,那麼要活化成咖啡館、餐廳或旅宿,身為熱愛老屋的建築師,我都不會有特別的抵抗感。和日本的登錄有形文化財制度相似,臺灣也有歷史建築的登錄制度,登錄後建築能變更為各種用途使用,這讓建築可以跨越時代活下去,是很重要的。

這時,設置展示解說板來告訴大家「這個建築有什麼樣的歷史,具備何種價值」,仔細說明「因為這部分如何如何的重要性,所以特地保存原始的狀態」,這樣的安排真的很好。

要問我喜歡的老屋活化案例嗎?實在太多啦,真的很苦惱耶,不過舉一個或許比較少人知道的——「原臺南公園管理所」,我非常喜歡。建築特色是它屋頂的形狀、硓古石的牆壁、窗戶的設計等,都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專屬特徵。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渡邉在原臺南公園管理所前素描(左)。現場繪圖時,常引得路人好奇並聊天互動(右|攝於新竹關西分駐所)。(渡邉義孝提供)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原臺南公園管理所。(渡邉義孝攝影)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完成版的原臺南公園管理所手繪筆記。(渡邉義孝提供)

交流與認識,將持續進行下去──

Q5:日式建築紀行的下一本書,可能是臺灣的哪個地方呢?或者您目前有沒有其他新書的構想?下一次來臺灣,您想先去拜訪哪一個縣市?

渡邉:其實今年我在日本(終於!)要出版關於臺灣日式建築的專書了,最近都為了寫這本書忙碌著。書出版後,也差不多要再度前往臺灣了。如果在臺灣能出第三本書的話,我想寫的地方有好幾個。只能選一個的話,光是選擇就是大工程了吧。

下一次去臺灣要先拜訪哪一個縣市?那,當然,是臺南啊!
我也很期待能和熱愛建築的友人在臺灣再度歡聚。

謝謝。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渡邉牌臺南市中心手繪地圖。(渡邉義孝提供)

採訪.撰文/Melody TU
翻譯/高彩雯(本書譯者)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

臺南日式建築紀行:地靈與現代主義的幸福同居

臺南建築,是臺灣歷史與文化的原點。一位深愛臺灣的日本建築師,用旅行手繪筆記,寫下心中思念的臺灣日式建築。

10回 ▍ 臺南建築手繪筆記
18處 ▍ 臺南日式老屋景點
10章 ▍ 臺南建築旅行散文

✦ 充滿質感可攤平的穿線裸背裝書冊+「手繪臺南日式街屋」海報書衣
✦ 特別收錄——手繪筆記技法入門


延伸閱讀